桂浩明(系市场资深人士)
A股市场7月的交易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大盘再上台阶的格局已经得到确认。6月底,上证指数收报3444点,当月涨幅不足百点,指数位置也仅略高于今年3月的高点,且较去年12月的高点低50点。以这样的态势,市场是在走修复行情,尚没有摆脱盘整而登上一个台阶。不过,进入7月以后,市场走势有了明显的变化。大盘大涨小回,底部明显抬高,很快就冲击3500点与3600点。与以往上了一个整数关后需要反复拉锯的态势不同,这次站上3500点后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就继续推进。进入7月下旬,指数开始挑战3600点,在技术上提示向上突破基本成功,大盘成功再上一个台阶。
股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再上一个台阶,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在二季度经济增长有所放缓,通缩压力仍然存在,而且IPO速度逐渐加快的背景下,股市选择向上运行,应该有其内在的原因。在笔者看来,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利率回落所产生的资金挤出效应。今年上半年,虽然央行降息降准的次数不多,但力度比较大。特别是经过6月的降息以后,零售市场中居民1年期储蓄利率已经低至1%以下。在1年时间里,商业银行的居民储蓄利率下降了50%以上,处于历史的极低位置。在利率刚开始下行时,还有很多居民抢着去储蓄,以期获得相对多一点的收益,但是连续下调后,这种状况就比较少见了,相反低利率所带来的挤出效应则逐渐明显起来。因为在A股市场上,股息率高于1%的股票还是不少的,而且如果以1%为年收益参照指标,那股市还是有不小的投资价值。低利率环境的形成,对权益类市场的影响尽管有时会滞后,但不可能缺席。当下A股市场开户人数增加、成交逐渐放大以及股市不断上升的表现,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市场格局的改变。去年“9·24”行情以来,在监管部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资本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大量涌入,其投资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市场的面貌,让银行股成为了市场交易中的重要角色,并且左右了大盘的走势;另一方面,由于央行的介入,使得股市在流动性方面有了充分的保证,这样不但成功地抵御了某些内外部风险的冲击,同时也让投资者有了大盘被托底的印象,“蓝筹搭台、题材唱戏”的市场格局也有了持续延展的可能,于是众多的个股机会在吸引资金的同时,也驱动了大盘上行。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虽然现在的实体经济面临一定困难,但主要是一些传统产业,而新兴的科技产业表现出巨大的活力。从人工智能到具身机器人、无人机、创新药,诸多前沿科技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让人看到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所具有的爆发力,也让投资者感受到投资新兴科技产业的魅力。与此同时,一些工程的开工,不但展现了国家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力,也表明了在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上,政府还有很多措施。因此,即便短期内实体经济的某些数据表现不乐观,但是对于看重预期的股市投资者来说,并不妨碍他们此时会坚定地看好后市,并且加大投资的力度。
时下,A股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低利率环境凸显了股市的价值,市场格局的嬗变让长期投资成为可能,而活跃的题材则给行情带来了想象空间。只要这些因素继续存在,那么大盘的进一步走高就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当然,涨得太快难免调整,涨得过高也必然带来风险,因此面对浓郁的做多气氛,投资者要保留几分谨慎,向上的行情是要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