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实习生勇佩言北京报道 7月25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筹办情况。会上,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介绍,十五运会在全运历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超过90%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
王曦介绍,广东赛区在场馆建设方面,突出绿色、智能、共享三大特点。
场馆实现低碳改造。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承办比赛的场馆中90%以上为现有场馆改造,这是近几届以来新建场馆最少的一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十五运会有22个场馆和残特奥会共用,尽量节约场馆资源。大部分场馆仅是小规模的维修和部分体育工艺的升级。绿色低碳同样是建设重点,结合岭南建筑特色,各场馆引入节能环保材料、光伏设备等技术,打造近零碳场馆和一批绿色建筑。
场馆实现科技赋能。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场馆改造中应用。例如,作为开幕式场馆和田径赛场的广东奥体中心,引入智能导航系统,借助AR技术与蓝牙定位解决“找座难”痛点,并可通过语音识别、手势交互等实时获取赛事信息,感受全新观赛体验。广州体育馆“天眼网络”AI摄像头实现人流风险预判;深圳市体育中心的智能导航与“5A”智慧平台,借助AR技术提升观赛体验,为赛事带来科技新风貌。
场馆面向全民开放。广东赛区场馆建设充分考虑全民健身和长期运营需要,赛后各场馆将全面向公众开放,实现全民共享。其中,广东省奥体中心体育场二层平台增设2.8万平方米公共空间和1条可全天候使用环形跑道,打造“人民的体育公园”;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外围环场铺设了专业健身跑道,二层平台增设风雨健身跑道,年均可服务市民跑者超千万人次。
通过对场馆等城市设施的焕新升级,大型赛事正在成为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契机,推动“办赛事”与“办城市”深度融合。会上透露,广东赛区坚持以赛事提升城市,推进街区改造、绿化美化、照明优化等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通过拓宽车道、退围拆围等方式疏通623条涉赛道路堵点,广州、深圳等地还将陆续开通3条城际和7条地铁线路,同时,3万名“小海豚”志愿者将做好服务,让每一位来客宾至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