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实习生勇佩言北京报道
7月25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筹办情况。
会上,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香港首次参与承办全运会这一全国体育盛事意义重大,赛事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香港特区特别招募了超过17000名志愿者,是香港历来最大的志愿者团队。
同时,办好全运会是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契机,为大湾区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提供实践机会。陈国基透露,为方便内地旅客来港观赛,经组委会协调,内地居民凭门票申请赴港签注,应能满足观赛需求。
香港首次参与承办全运会意义重大
“十五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香港也是首次参与承办这项全国体育盛事,意义特别重大。”陈国基表示,办好全运会不单有助提升香港的国际体育地位,更激励青年投入体育事业,培育本地运动员及运动管理人才,长远促进香港的运动产业发展。此外,赛事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
陈国基透露,一方面,香港市民直接参与国家盛事,主场观赛,见证国家运动健儿们拼搏精神,可深化国民自豪感;另一方面,香港特区特别招募了超过17000名志愿者,是香港历来最大的志愿者团队,增进香港社会凝聚力,也充分表现香港市民服务社会的热诚,以及对国家大型盛事的支持。
“举办全运会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重要任务。”陈国基表示,相信全运会所累积的经验,将会为香港特区政府未来承接更多大型体育盛事做好准备。
争取便利内地居民赴港签注措施
“办好全运会不但能提升香港筹办大型体育盛事的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更是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契机。”陈国基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国家级运动会,十五运会将进一步为大湾区体育交流、人民交往和经济协同等领域创造新机遇。
当前,粤港澳三地通过联合办赛,有效建立粤港澳多层联络机制,包括常态会议和联合工作小组等。此外,三地政府在重点领域达成共识,包括跨境通关、物资调配、食品安全、绿色赛事等互认合作,为大湾区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提供实践机会,也为打造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的多元化城市群创造新篇章。陈国基透露,为方便内地旅客来香港观赛,组委会正积极争取内地居民赴港签注便利措施,让旅客跟着赛事去旅游,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
“本届全运会举行的两个跨境赛事,正是我们迈向新篇章的最好展现。”陈国基说。据了解,十五运会跨粤港澳三地的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将在11月8日举行,跨香港和深圳马拉松赛将在11月15日举行。其中,由珠海承办的公路自行车路线跨越珠海、香港和澳门三地,首次利用港珠澳大桥作为赛道,是十五运会唯一一项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赛事。而由深圳承办的田径马拉松将会利用深圳湾大桥跨越深港两地,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
南方财经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筹办过程中,粤港澳三地一直保持紧密交流,包括视察跨境路线和统筹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工作会议等,全运会期间诸如封路安排、关口临时管控、闭环管理、沿途车队护送,以及利用科技协助,确保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确保车队及运动员不会偏离赛道等,需要协调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