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北京报道
7月2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筹办情况。
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于11月9日在广州开幕,11月21日在深圳闭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佟立新在发布会上介绍,第十五届全运会筹办工作将厉行节约、严格预算,不搞重复建设,不新建大型场馆,不新建“全运村”,90%以上的竞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有效降低了办赛成本。同时,活动将安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场馆设施、赛事组织、重大活动等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全面强化赛事安全保障。火炬传递精心设计,传递路线将贯穿粤港澳三地。
和历届全运会相比,本届全运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在赛事组织上,将如何体现三地联合办赛和粤港澳融合发展?
佟立新在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三地联合承办赛事的提问时表示,十五运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三地联合承办,是本届全运会区别于历届全运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历史赋予粤港澳三地的特殊使命。这一新举办模式,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在赛事组织上做了不少探索。
组织机制方面,建立专业指挥体系,组建以全国组委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香港赛区统筹办、澳门赛区筹备办为主的指挥体系,确保赛事期间信息传递规范、及时、准确,能够妥善高效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项目布局方面,创新多城办赛、跨境办赛,将比赛项目安排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充分尊重港澳意见,将击剑、场地自行车等项目布局在香港,将乒乓球、女排等热门项目布局在澳门。珠海、香港、澳门共同承办的公路自行车比赛和深圳、香港共同承办的马拉松比赛将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赛事。
融合互通方面,在此前跨境测试赛中首创“一赛事一次跨三境”和“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新模式,总结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成功破解在不同法律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为做好十五运赛事组织开了个好头,也将为未来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积累宝贵的“全运经验”。
另外,在群众赛事活动中,茂名定向比赛组织港澳代表队品美食、探乡村,佛山龙舟比赛首创粤港澳联合组队,三地运动员共同训练、同场比赛,增进了解、深化友谊,这些都进一步展现了粤港澳三地在文化、人文层面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