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严曦梦)近日,沪苏浙皖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相继公布。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合计达16.3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4万亿元,在全国GDP中占比升至24.8%,区域经济集聚效应持续增强,龙头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长三角地区在全国GDP中的占比持续提升,进一步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詹宇波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长三角区域有望继续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重点或将聚焦巩固内需恢复动能、增强政策协同效应。今年以来,已有多地出台促消费举措,有望在增强内需支撑的同时改善市场预期,为全年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工业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
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22.15亿元,同比增长5.1%。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67.8亿元,同比增长5.7%,继续位居全国各省份前列;浙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04亿元,同比增长5.8%,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安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23亿元,同比增长5.6%,增长动能进一步巩固。
工业生产整体保持较快增长,先进制造业、新兴动能加速壮大是长三角半年报的一大亮点。四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在5%以上。具体来看,安徽增长8.4%、浙江增长7.6%、江苏增长7.4%、上海增长5.0%。
从产业结构上看,长三角加快形成以高技术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个百分点,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速达12.3%。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6%,贡献率为40.2%。
上半年,长三角工业机器人产量快速攀升。其中,安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93.3%,浙江同比增长85.7%,上海同比增长11.9%。除工业机器人外,各地智能终端、信息技术、新能源产品产量均呈两位数增长。
高技术领域投资活跃
上半年,长三角固定资产投资整体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稳步发力。
基础设施投资普遍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带动投资的重要支撑。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9%,浙江同比增长13.0%,江苏增长6.9%,安徽增长7.3%。各地聚焦交通、能源、水利等关键领域,“两重”建设项目持续推进,重大工程投资加快落地。
高技术领域成为投资亮点。上半年,浙江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2%,安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1.2%,其中信息服务和研发设计服务投资分别增长55.9%、94.8%,新兴动能持续集聚,创新投入力度增强。
尽管重点领域增长较快,但从整体来看,上半年长三角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放缓趋势。上半年,江苏和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下降3.9%和2.8%,浙江增速为1.4%。其中,第三产业投资降幅相对明显。江苏同比下降10.6%,安徽下降5.3%。
詹宇波表示,从当前情况看,部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既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影响,也受到内部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国际经贸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部分行业在扩产或新增投资上趋于谨慎,观望情绪较浓;另一方面,部分传统产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的调整期,抑制了新增投资的积极性。
“同时,也应看到积极变化正在显现,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显示出新旧动能正在有序转换。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企稳回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詹宇波说。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活力
上半年,长三角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带动相关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成为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抓手。
从总体规模看,上半年江苏、浙江、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23949亿元、18979亿元和120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5.3%和5.5%;上海为8260.41亿元,同比增长1.7%。
上半年,长三角“以旧换新”带动效应尤为突出。浙江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4.5%,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0.6%;上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额增长63.9%;江苏“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限上零售额合计增长9.4%;安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3%、家具类增长12.8%、计算机类增长151.3%、智能手机增长99.3%。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消费复苏的结构性变化,一是政策驱动特征明显,政府补贴与厂商让利形成合力;二是消费品类从传统向新兴、绿色领域拓展,如智能产品、新能源产品等;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加深,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助力消费增长。
詹宇波表示,上半年长三角消费回暖明显,尤其是“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下,相关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成为亮点。当前消费回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发力,下一步应着力提升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既要优化政策供给,丰富产品与服务供给,也要增强居民收入预期,提升持续的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