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款治疗血液肿瘤的CAR-T细胞疗法"西达基奥仑赛"成为行业焦点——单针治疗费用高达129万元人民币,却能为晚期癌症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这种创新药的背后,隐藏着创新药产业极高的研发壁垒和复杂的全球分工体系,而中国是这一分工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创新药产业中的定位逐步向高价值量的研发设计领域升级,产业地位逐步提升。2025年1-5月,海外药企从中国采购的创新药专利金额达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1%,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中国创新药的出海成果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中国产业升级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与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产业相似,创新药产业正展现出典型的"中国优势产业"特征:基础创新能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配套完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解密百万抗癌药CAR-T背后的创新药产业链
2025年,一款治疗血液肿瘤的CAR-T细胞疗法"西达基奥仑赛"成为行业焦点——单针治疗费用高达129万元人民币,却能为晚期癌症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
这种"天价药"背后,隐藏着创新药产业极高的研发壁垒和复杂的全球分工体系。CAR-T疗法只是创新药价值的冰山一角,从更广维度看,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777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1万亿美元。这一庞大市场的运转,依赖于高度专业化的全球产业链分工。
图:2024年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创新药的研发链条是一条充满风险的旅程,平均需要10-15年时间和23-27亿美元的投入。这一过程始于药物发现阶段,科学家们通过疾病机制研究、靶点识别与验证等步骤确定候选药物。随后进入临床前研究,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人体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最耗时耗资的是临床试验环节,分为I、II、III期,需要数千名患者参与,以全面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即使成功上市,还需进行IV期临床监测,进一步收集真实世界数据。
以CAR-T疗法为例,其研发不仅涉及传统的小分子或抗体药物开发环节,还需要攻克细胞采集、基因编辑、体外扩增等特殊技术难关,生产成本极高。因此,这一极高价值量的行业需要大量全球化的企业参与分工协作。
创新药产业的价值分布呈现典型的"微笑曲线"特征——高附加值集中在研发设计和市场推广两端,而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利润相对较薄。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创新药产业中的定位逐步向高价值量的研发设计领域升级,产业地位逐步提升。
优势产业崛起,中国在世界创新药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在全球制药版图中仅被视为原料供应商和仿制药生产国,但这一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2025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1-5月,海外药企从中国采购的创新药专利金额达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1%,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图: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出海不断取得成果

数据来源:Insight,数据截至2025年5月31日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是指国内药企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在海外市场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通过收取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实现价值变现的合作模式。这种"技术出口"已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主流路径,其爆发式增长直接印证了中国在全球医药创新体系中地位的显著提升。
早期License-out多为成熟靶点药物(如PD-1等),近年则聚焦世界前沿领域:ADC药物、CAR-T疗法、小核酸药物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成为交易主流。更关键的是,交易阶段显著前移,多个授权项目处于临床前或I期阶段,证明国际巨头对中国源头创新能力的认可。
创新药出海背后的中国优势产业崛起之路
中国创新药的集体出海和国际化突破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中国产业升级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与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产业相似,创新药产业正展现出典型的"中国优势产业"特征:基础创新能力从跟跑到并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配套完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这一产业的崛起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创造。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4年底在Top20热门靶点上,中国在全球热门靶点中的贡献度最高,Top20靶点中有18个靶点的药品数量在全球占比超过50%。根据东吴证券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到55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将突破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