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集中上映的6部暑期档电影水平都在良好以上,打包放在往年春节档都不逊色。”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程波感叹,以暑期档影片质量来看,如果在两三年前,至少已经出现一部10亿元体量的爆款。
据灯塔专业版,截至7月20日18时01分,2025年暑期档(6月-8月)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0亿元,《侏罗纪世界:重生》《酱园弄·悬案》《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暂列档期票房前三名。近期上映影片除了《长安的荔枝》破3亿元外,其余国产影片尚在“小目标”上挣扎。好片遇冷,成为暑期档上半场的普遍现象。好电影为何不能卖座?好电影应如何更好吆喝?
影片不错,众口难调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暑期档定档影片达116部(含待映),其中剧情片40部,动画片23部。近期上映的有改编自马伯庸小说、大鹏执导的古装喜剧《长安的荔枝》、姜文时隔七年的新作《你行!你上!》、陈佩斯回归银幕之作《戏台》、国漫《聊斋:兰若寺》与《罗小黑战记2》,以及历史题材《南京照相馆》。8月份还将迎来历史战争片《东极岛》、犯罪动作片《捕风追影》、国漫IP《浪浪山小妖怪》《非人哉:限时玩家》、喜剧《奇遇》《脱缰者也》及七夕爱情片《7天》《有朵云像你》。
正在上海出差的“90后”资深影迷檀小奇已经看了《长安的荔枝》《恶意》《酱园弄·悬案》《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等多部电影。在她看来,这个暑期档或许不会出现票房一骑绝尘的片子,总体比较平均,“多部影片都在平均水平之上,手拉手呈现出了一个较高质量的暑期档。这是一个更健康、良性的电影市场该有的样貌。”
《长安的荔枝》
影迷李叙偏好类型电影,这个暑期档看了《恶意》《F1:狂飙飞车》《你行!你上!》,还二刷了《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她认为,这个暑期档影片题材、类型都比较丰富,但很难再有一部电影能复制《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成为爆款。比如《F1:狂飙飞车》和《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目前国内票房都超过3亿元,但由于题材面向特定的粉丝群体,难以进一步出圈。
《戏台》
“暑期档上阵的战士不少,单个战斗力都挺强,但大盘下行等原因使得战果不够丰厚。”程波看了6部暑期档影片,有一天看了三部,让他意外的是,三部影片都值得跟人推荐。比如《长安的荔枝》将“荔枝物流方案”转化为动作追逃戏码,文戏武拍,并通过空间转换、美术、特效等呈现大唐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类型叙事颇为成功。《罗小黑战记2》文本完成度很高,战斗戏份多,可看性很强。《戏台》在统一空间里短时间内形成戏剧性转换,笑点密集,也是不错的话剧改编电影。
《聊斋:兰若寺》
他更偏爱追光动画的《聊斋:兰若寺》和姜文的《你行!你上!》,前者用井下故事会的结构串联起五个光怪陆离的聊斋故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有动画技术创新,又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甚至有现代语境下对中国动画学派水墨风格留白的创新;后者呈现出一种游戏性、狂欢感和松弛的状态,细节可读性强,主人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成长和时代形成互文,使得电影有丰富的可解读意义和层次。
不过,这两部影片目前都呈现口碑两极分化的状态,截至7月24日,《聊斋:兰若寺》票房1.8亿元,《你行!你上!》8100余万元,均不及预期。程波分析,前者是因为很多观众对拼盘电影产生抵触,再加上第一个短片囿于技术表达、内容稍弱,“拼盘不是原罪,应该看到它的国漫创新高度”。《你行!你上!》中,姜文创作风格的自由和松弛感与常见类型电影不同,影片的强烈作者性也与主流观众喜好不吻合。网络上,有人冠以“姜文生涯最大烂片”“姜文你不行就别上了”等耸动标题,让不少原本感兴趣的观众望而却步。
《你行!你上!》豆瓣评分6.7
程波说,影片并非钢琴家郎朗的传记片,而是姜文借原型人物表达人如何随着时代成长,探讨音乐带来的情绪性影响等,“无论是电影本身创作水平、对题材的处理、视听和叙事上的创新等,都有很多可讲的、有营养的东西,很可惜。”

《你行!你上!》中,姜文饰演郎国任
众多电影口碑两极分化、票房不及预期,也与观众变化有关。前不久,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资深编剧王策去看《长安的荔枝》,发现影院里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观众多元是个好现象,但也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年轻观众变少了。“根据统计,2020年前观众平均年龄大约是22岁,现在是32岁,观影群体分散,拉高了平均值。”他认为,观众年龄群进一步细分,众口难调,而年轻人依然是舆论、热点话题的主要传播者,他们对影片的批评导致整体观影热情下降。
今年暑期档缺乏爆款,也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片有关。《聊斋:兰若寺》《罗小黑战记2》等影片一定程度上都是深度粉丝电影,IP影响力没有出圈,创作手法上也带有实验性。“不过,相信未来中国动画电影仍会是一个风口。”王策说。

《罗小黑战记2》豆瓣评分8.6分
宣发需要思考,惊喜藏在下半场
好片扎堆入场,但大盘起不来,让暑期档有了一种“悲壮”的味道。檀小奇说,她已经向朋友多次推荐《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截至7月24日下午,影片票房未破2000万元。“排片不是很好,但影片很具有创新意义,我非常建议大家去看,它用一种自然且很有戏剧张力的方式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在檀小奇看来,如今的电影宣发似乎陷入一种趋势,即非常依托短视频营销。“通过短视频切片赚吆喝没有错,但我认为不能真的用短视频思维去宣传电影。你要把电影的精华、一些真正戳中人心的地方释放出来。”她认为,某些电影在宣发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错位。“如今流行的标签化电影营销,好像已经束缚住了观众的选择。大家的审美也好、对热点事件的追逐也好,都被标签化了,电影实际上是一个深度表达的载体。”
王策认为,许多原本质量不错的电影上映后票房口碑失利,甚至被骂“烂片”,和宣发主打内容与电影实际内容脱节,导致观众预期错位有关。比如《你行!你上!》在宣发中让观众以为是郎朗传记片,而实际以郎朗的父亲郎国任为主角,呈现他通过儿子找到人生上升途径,给自己带来名利的故事。
但要解决这一矛盾很难。“宣发更多是出于商业考虑,会想办法呈现电影的第一卖点,先把观众吸引进来,而不会过多考量整体内容呈现。”王策说。
《长安的荔枝》
往年常有“自来水”带动好口碑影片逆袭成黑马的案例,今年《聊斋:兰若寺》等影片都不乏“自来水”在网上卖力宣传,但没有起到显著票房带动作用。程波认为,这和档期有一定关系。“暑期是一个长假,档期瞬时爆发力不够,相较于五一档、国庆档等缺乏节庆氛围,口碑营销难以产生群体狂欢式的拉动,观众的观影从众感不强。”
从上映的影片来看,《长安的荔枝》是宣发和内容最为匹配的案例,“它是一部能代表当下观众对商业电影审美上限的电影,有大明星和顶流IP加持,有盛唐气象画面,有喜剧元素,有精美的服化道和精彩权谋斗争,放在前两年上映,应该能有10亿元以上的成绩。然而,有剧版在前,观众短时间内不想看同一个故事,使得票房受到影响。”王策认为,当下电影产业运行周期性回落是正常现象,不过,暑期档的下半场会有惊喜。7月23日,他观看了影片《南京照相馆》的点映,发现上座率高得惊人,整个影院哭成一片,这让他隐隐感觉到,黑马来了。
“暑期档作为青少年主场,通常会有一部战争或历史题材大片吸引青少年观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照相馆》也有非常好的质量。”王策预计,“暑期档也许是后发制人。”

《南京照相馆》海报
程波同样看好《南京照相馆》,认为这部影片在剧本创作、价值观树立和情绪价值上都相当成功。“影片以小见大,将复杂线索拧进群像叙事里。而且不是简单宣泄仇恨、消费苦难,让人感受到,微弱的抗争也有榜样作用和激励色彩,扬起的是胜利后振奋的情绪价值。”
程波认为,观众对于“南京大屠杀”题材可能会有一定恐惧心理,怕难以面对苦难场景和残酷场面,但影片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并通过“200多块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砖”的隐喻,让观众感受到背后文化自信的抗争,既有爽点,也有深刻的思考。他已经写好影评《至暗时刻的微光显影》,打算为这部好电影吆喝,“如果影片的后续宣发和自来水跟得上,相信会成为今夏第一个爆款。”
宣传借力,更需协力
暑期,众多热门影片也创新线下宣发形式,更好发掘影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电影局“首映上海”项目助力电影《长安的荔枝》路演走入奉贤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在7月24日举办“唐风荔枝游园会”,同时启动“跟着电影游新城”票根经济联动项目,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拉动观影热情。《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IP授权衍生、联名商品未映先热,毛绒玩偶、拼图等周边预售火爆,并将推出官方授权主题餐厅、主题展览等。
当下,电影是否应该大力开发“非票收入”?“如今电影的IP营销都非常沉浸式。”檀小奇记得,此前动画《中国奇谭》在B站播出时,她购买了相关衍生品,“家里还贴着小猪妖的贴画,《浪浪山小妖怪》是一个国产原创的动画世界,它的IP衍生品很容易圈粉”。不过,她也觉得,一部电影的IP营销要视电影性质而定,“要看衍生品和片子的适配度,比如动漫题材很适合文创开发;但现实主义的真人电影或古装电影,更合适的方式或许是和文旅做结合”。
“我不会因为IP衍生品进影院,但我会因为喜欢一部电影而去购买它的衍生品。”李叙说,自己已经在朋友圈刷到不少朋友对《浪浪山小妖怪》的夸赞,“口耳相传反而让我更信任这部电影的口碑,也很期待看完电影后,再去买它的衍生品”。
王策认为,对于IP衍生而言,电影成功才能成为商业品牌。当下电影正处于转型期,更加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做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降本增效。“拍电影成本太高了,动辄几个亿,很难回本。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相信电影拍摄成本一两年内会大幅度下降。《长安的荔枝》里有很多情绪气氛性的镜头,比如李善德在黄昏下骑马飞驰、与杨国忠在佛像里对峙、木棉花从包袱里飘出等特效画面,将来都可以用AI完成。经过测算,未来一部电影的成本可能是现在的三分之一。”
程波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拉动电影大盘,撬动更多观众走入影院。今年暑期档多部电影提档改期,同一天扎堆上映,导致内卷消耗,部分中小成本影片生存空间被挤压。电影评论缺乏良好的互联网舆论生态,一些正常电影讨论被“烂片”“避雷”等情绪性发言淹没,观众往往被过激评论带偏。
“观众的观影决策越来越谨慎,新的媒介也在和传统院线电影争夺观众。暑期档整体水准都不错,大家更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拉动电影基本盘,让市场重新火起来,才能活下来。”程波建议,主流媒体不妨多为价值观正、艺术水准强的电影发声,电影片方也应互相帮衬、互相吆喝,最起码不要互相拉踩,让互联网上有更多真实的观影感受传播。“暑期档的几盘菜都不错,整个餐饮业热火朝天了,大家才愿意进来尝一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