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证指数涨0.65%报3605.73点,深证成指涨1.21%,创业板指涨1.5%,北证50涨1.1%,科创50涨1.17%,万得全A涨1.08%,万得A500涨1%,中证A500涨0.92%。A股全天成交1.87万亿元,上日成交1.9万亿元。
大盘全天低开高走,盘面上,疫苗、医美等超跌行业放量大阳,疫苗ETF(159643)单日涨幅达6.33%。

图:疫苗ETF(159643)单日涨幅达6.33%
风险提示:根据昨日基金份额净值以及今日IOPV计算可得,今日基金IOPV涨幅5.05%,ETF溢价率为1.25%。ETF基金出现折溢价的本质原因在于ETF基金既可以在一级市场申赎,也可以在二级市场实施交易。因为可以在两个市场上进行交易,所以拥有两个价格。即使指数涨跌幅和ETF涨跌幅限制一致,也会因为流动性等其他因素综合影响,因此还是会存在折溢价的可能。今日尾盘溢价小幅扩大,或反映资金抢筹导致的短期供求失衡。明日投资者需警惕溢价收敛压力,若资金情绪降温,当前 1.25% 的溢价可能快速回落;若指数走势疲软,ETF 跌幅可能因溢价回吐而大于指数表现。
上涨驱动因素分析
消息面角度,截至7月22日,佛山市已有5个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195例。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2日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称,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而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相应地,此前2月Bavarian Nordic公司的基孔肯雅疫苗(VIMKUNYA)已在欧美获批,单剂接种后中和抗体应答率高达97.8%,为全球首个针对该病毒的有效疫苗。国内相关疫苗企业有望加速类似技术路线研发,引发市场对国产替代的预期。
筹码和资金面来看,疫苗板块自2023年新冠需求回落后持续低迷,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较2022年高点回撤超60%,机构持仓比例相对较低。此背景下,资金进行高低切换,流入疫苗等相对低位的资产。
基本面角度,短期疫苗行业仍处于探底过程中。受高基数、库存去化和消费疲软影响,疫苗企业近年来营收普遍下滑。批签发方面,疫苗批签发数据承压,结构性分化明显。2025年第一季度(25Q1)疫苗批签发数据呈现出结构性的分化趋势,从行业总体批签发数据来看,25Q1疫苗行业整体批签发次数为697批次,同比下降14%,反映出短期库存调整和自费需求疲软。
研发方面,国内肿瘤疫苗研发起步,重磅管线竞争激烈。短期来看,疫苗行业Me-too类管线占比相对较高,导致部分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面对行业寒冬,疫苗企业正积极调整管线布局,聚焦技术迭代及创新疫苗,加大竞争格局较好、多联多价品种的研发力度。 肿瘤治疗性疫苗成为疫苗适应症拓展的热点领域,海外mRNA疫苗巨头较早布局肿瘤疫苗,技术路线较为多样,而国内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传统重磅疫苗管线国内布局企业较多,竞争格局趋于激烈。若后续重磅疫苗品种在低基数及政策优化推动下能够恢复销售增长趋势,有望推动企业业绩修复。此外,部分企业通过差异化布局、创新疫苗管线的持续推进,打开未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在的出海机会,或有望进一步推动疫苗板块估值重估。
后市展望
当前疫苗行业行业基本面仍然面临一定的业绩压力、价格战和政策扰动,但长期增长驱动力仍相对清晰,基于政策、技术迭代、全球化进展以及行业需求等因素共同驱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跟踪和关注。
短期维度:
事件催化层面,一方面,关注疫情扩散情况等事件催化及情绪波动,北半球夏季蚊媒活跃,若基孔肯雅热继续向温带扩散,或触发二次行情。另一方面,相关公司近期即将进入中报业绩披露期,关注行业价格压力情况、在研项目进展速度,以及企业经营效率是否有改善,若超预期也可能成为基本面催化。
政策层面,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显著但超出“保基本”定位的高价药品(如肿瘤疫苗、基因疗法等),该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同步调整,预计将于10-11月正式公布。根据机构研究显示,过去进入医保的创新药平均销量增长达300%,峰值渗透率提升至非医保品种的5倍。此次双目录机制落地后,肿瘤疫苗(如HPV疫苗、癌症治疗性疫苗)及多联苗(如肺炎多糖结合疫苗)等高价值品种有望借助商保支付支撑,进一步突破价格瓶颈,加速市场渗透与临床普及。
中长期维度:
技术层面,关注技术创新驱动产品迭代。我国肿瘤疫苗研发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mRNA技术平台加速推进,成本低、开发周期短,有望扩展至呼吸道病毒和肿瘤疫苗等领域。此外,若重磅新品种上市,如带状疱疹疫苗(全球市场260亿元)、RSV疫苗、新型PCV疫苗等,有望提升防护边界。
全球化层面,根据湘财证券分析,一方面,疫苗企业主要市场普遍在国内,国产替代以及技术迭代的增量空间依然较大;另一方面,海外市场中,“一带一路”国家是疫苗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长期而言,基于创新力的产品力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关注头部企业海外布局进展,WHO-PQ认证有望继续推动国产疫苗出海,中国疫苗头部企业的国际化突破不仅关乎市场扩张,更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通过收入多元化和供应链韧性,分散国内集采风险。
长期需求层面,老龄化及人们对生命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驱动成人疫苗需求。中国50岁以上人群有超300万带状疱疹病例,流感苗渗透率仅3%(vs. 欧美40%+),HPV苗渗透率约12%,重点人群接种率不足5%。此外,伴随人们对健康安全重视程度提升,接种意愿长期有望增强,WHO推荐目标接种率75%,支撑长期需求。
综上所述,本轮上涨是事件催化、筹码与资金驱动等多种因素驱动的结果,短期建议关注疫情进展、政策推进节奏,中长期跟踪技术平台迭代及全球化拓展进度。疫苗ETF(159643)跟踪的是疫苗生科指数,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疫苗研发、生产及相关生物科技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疫苗与生物科技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聚焦于生物医药行业,尤其是疫苗领域,成分股覆盖了从疫苗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企业,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