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暑期旅游旺季,家庭游、研学游等是7月和8月出游的主要模式。就在昨日,一起突发事件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关注——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身亡。
虽然大学生参观学习并不完全等同于研学游,但上述事件发生后,不少家长反馈,开始担忧研学游的安全性。有不少暑期学生团的产品也包含参观一些项目,因此如何注意暑期研学与参观安全,成为今天“家长圈”的热议话题。
先来看看暑期旅游市场的整体情况。途牛截至目前最新预订数据显示,进入暑期的这三周,在打包旅游产品预订中,定制游和自由行的出游热度增长显著,近三周的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0%和33%。7月19日~20日,用户出游人次达到了暑期截至目前的出游峰值。近三周的暑期境内游热门目的地中,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四川、云南、山东、贵州等目的地出游热度位居前列。
进入暑期以来,全国多地进入“烧烤”模式,游客避暑游需求水涨船高。水上乐园、海滨海岛等亲水娱水项目以及夜间集市、夜游景区等备受游客青睐,避暑游成为暑期前三周最火爆的出游主题之一。
此外,根据携程、同程等平台数据显示,研学游也是暑期一大主流。7月和8月是不少研学机构或学校在暑期组织学生出游的高峰期。比较主要的研学项目包括校园参观、博物馆游览、科技或艺术类项目的参观和参与等。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一般旅游不同的是,研学游团队通常会有专门的老师带领,并且配以专门的“押队”人员来保障学生安全。所以研学游的费用也会比较高,因为除了参观一些项目的费用之外,配备的安保与老师等人员费用也高于普通旅游团。
在业界看来,上述东北大学6名学生的事件与研学游并不完全等同,大学生事件更多的是对接企业,而研学游一般会参观博物馆或者教学场所。但在底层逻辑上都是学生对相关项目的参观与学习,都应该有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和梳理公开信息了解到,参与研学游要注意“三查一签一联”。要查看主办资质,主动查验证照,如营业执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等,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机构,经营范围应包含所开展的活动项目。查看人员情况,主办方应配备足额、专业、有资质的随队老师或辅导员。确认直接接触孩子的从业人员(辅导员、教练、司机等)均经过审查,无违法犯罪记录。涉及特殊技能的活动,如游泳、攀岩、急救等,带队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查看费用明细,所有活动收费项目、标准及支付方式应在合同中清晰列明,警惕“低价陷阱”和“捆绑消费”。
同时,要签订规范协议,签署规范书面合同或协议,仔细阅读所有条款,特别是安全责任、退费规则、保险范围等。联络沟通及时,出行前务必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常识教育,确保孩子知晓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及紧急联络人方式,并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
“此外还有大交通工具,驾驶人员的资质等,都要确认合规。参观活动中所涉及的设施、器材应该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针对具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应该聘请医护人员提供基础医疗保障。夏季参与水上活动是很常见的,但每年暑假几乎都有意外事故发生,所以活动项目如果涉及水,则必须严防溺水事故,工作人员要有效看护,场地也需要标注警示牌等。”劲旅网创始人魏长仁分析。
与此同时,意外保险也是业内人士认为要重点注意的保障项目之一。“很多人出游都不太注重意外保险的购买,一旦发生意外则追悔莫及。涉及学生参观、研学等活动,都应该事先进行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意外保险进行购买,这是给孩子、家长、活动组织方与接待方的多方保障。”资深旅游业分析人士瞿佳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