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孙博洋)“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秘书长徐英国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大会启动会上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实现显著突破。今年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659.0GWh,累计同比增长63.3%。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485.5GWh,占总销量73.7%,累计同比增长51.6%。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对汽车用动力电池提出了不起火、不爆炸,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等新要求,新规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
徐英国还表示,动力电池企业要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标准先行、技术赋能,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状态技术评价体系,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不断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助力我国从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会上,襄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张斌介绍了襄阳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布局,以及大会筹备情况。他表示,襄阳将以大会集聚带动产业集聚,持续推进动力电池产业强企强链强市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汽车后市场专委会秘书长夏国强分别从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困境、动力电池质量安全隐患、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等方面呼吁行业关注动力电池生命周期质量安全,加强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
专家认为,中国动力电池安全水平已进入全球领先行列,新国标的实施和消费者安全意识和对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行业自律的加强,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向高安全、高可靠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