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对标国际一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研发与制造并重,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聚焦张江科学城、外高桥区域,形成创新核爆点、产业承载区、产业联动区“1+1+X”一体发展的联动格局,加快建设“要素集聚、生态完备、配套齐全、活力四射”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致力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科学家创业首选地、制度改革首创地。到2027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药械产值占比达到35—40%;三年新获批自主创新1类新药15个以上,新机制、新靶点创新药2—4个,全球首发产品实现倍增;培育百亿级创新药企1—2家,新增五十亿级单品1—2个;10个以上自主创新药械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聚焦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把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对标国际一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研发与制造并重,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聚焦张江科学城、外高桥区域,形成创新核爆点、产业承载区、产业联动区“1+1+X”一体发展的联动格局,加快建设“要素集聚、生态完备、配套齐全、活力四射”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致力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科学家创业首选地、制度改革首创地。到2027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药械产值占比达到35—40%;三年新获批自主创新1类新药15个以上,新机制、新靶点创新药2—4个,全球首发产品实现倍增;培育百亿级创新药企1—2家,新增五十亿级单品1—2个;10个以上自主创新药械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创新“核爆点”打造行动
聚焦创新策源及孵化转化功能,在高科中路发展带规划生物医药“核爆点”。其中,金科路西侧重点布局“创新策源”功能,东侧重点布局低成本的“孵化转化”功能,形成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科创浓度最高、技术最前沿、交流最活跃的“核爆点”,持续增强创新爆发力与产业驱动力。
1.提升创新主体密度。实施生命科学领域大科学设施规划,推动大科学设施升级改造和开放共享,构建“装置+产业”创新联合体。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强化源头创新。推动高能级研究机构建设。引导全球研发中心、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高质量孵化器及概念验证中心等市场创新主体进一步集聚。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研究建设本土生物医药数据库,并联动国内外知名生物数据库,服务促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人才工作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发改委、张江科建办)
2.打造科学家创业首站。布局低成本的创新孵化专区,联动区内外高校院所及海外网络,打造“科学家会客厅”,建立“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创业平台+孵化服务”一体化的科学家创业首选地,完善常态化交流对接机制,促进创新思想持续涌现和转化。(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国资委、区人才工作局、张江科建办、相关直属企业)
3.持续发挥制度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实施细胞基因外资准入、生物制品分段生产、创新药械入院、数据跨境流动、研发用物品和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等改革试点举措,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争取率先开展商业联合保险、药械跨境委托生产等改革试点。探索建设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推动医疗、医保、队列、生物样本等全域数据互联互通,赋能创新研发。(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科经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数据局、张江科建办)
(二)实施产业承载功能提升行动
发挥张江、外高桥区域生物医药企业集聚优势,打造产业承载区。发挥世博、老港等区域资源禀赋,打造产业联动区。统筹承载区、联动区布局,承接“核爆点”创新成果产业化。
4.加快产业承载区提质扩容。在张江科学城,发展现有优势赛道,积极承接新兴赛道、未来产业的研发、中试和规模化生产。在外高桥区域,重点承接细胞基因、医疗器械跨境研发生产。持续推动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三年内新建100万平方米,存量更新100万平方米。推动产业承载区调规扩容。(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区生态环境局、相关管理局、相关直属企业)
5.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联动区。世博区域重点集聚总部办公运营功能,打造国际组织集聚区;老港区域重点发展医用同位素药物,建设化药CDMO平台;金桥区域重点推动生产制造集聚,形成差异发展的产业联动格局。(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规划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相关管理局、相关直属企业、老港镇)
6.完善产业园区配套功能。系统推进公共空间升级改造和景观品质提升。完善商业、文化、体育等城市功能,加快推进规划路网、轨道交通建设,加强公交接驳。增加优质低租金居住空间,支持企业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结合园区定位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CDMO企业提升受托生产能力,鼓励创新企业委托CDMO企业生产。(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科经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建交委、相关管理局)
(三)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行动
做优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包”制度,加强精准、专业服务,培育大企业大品种,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7.加强大企业大品种培育。培育引领行业发展、竞逐国际市场的优质企业和优质产品。大力培育临床价值高的潜力管线,支持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推动成果转化生产。支持企业区域研发中心向全球研发总部、成本中心向产出中心、单一功能向多元复合功能跃升。(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发改委、相关管理局)
8.加强新兴赛道、未来产业培育。聚焦通用型免疫细胞、干细胞、基因等新兴治疗技术,在实体瘤、自免疾病、退行性疾病等领域不断突破;聚焦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RNA、新型核药等平台型技术,在新靶点、新机制原创新药上不断突破;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AI智药、前沿诊断、高端影像设备、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领域不断突破;聚焦生物合成技术应用,在特医食品、生物农业、生物材料等领域不断突破。加快推动新兴赛道、未来产业产品技术的本地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规划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张江科建办、保税区管理局、老港镇)
9.推动外资企业延链布局。发挥外资研发中心集聚优势,支持进口创新药同步研发、同步临床、同步申报、同步上市,推动全球首发产品落地。把握跨国公司本地化生产、多产地布局等战略调整机遇,加强清单管理,持续跟踪服务,推动5个以上重点外资项目建设、100个进口产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本地生产。(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商务委、区外办、相关管理局)
(四)实施创新生态攻坚行动
促进信息技术(IT)、数据技术(DT)与生物技术(BT)深度协同,强化全生命周期赋能,全面提升要素融合力,跑出创新加速度。
10.强化AI及数字赋能。进一步加大对“AI+医药”等国内外企业的引聚,推动AI在靶点发现、药物设计、药物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辅助设计和结果预测、药物警戒等方面的应用,提高药物研发效能。加快“AI+医疗”应用场景开放及数据供给,推动垂类大模型开发。(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数据局、相关管理局)
11.强化临床加速赋能。组织跨国药企,面向属地医院、中小企业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国际化多中心临床试验申办能力。支持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鼓励开展首次人体试验项目等。支持医疗机构扩容新型靶向核药临床研究及治疗病房。推动IIT研究与临床试验数据衔接,为产品注册提供支持。依托市区医企协作网络平台,推动伦理互认,加快受试者招募,提速临床试验。推动功能性平台与企业协同合作,支持创新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科经委、相关管理局)
12.强化审评检测赋能。聚焦重点研发产品,在临床试验、生产许可、检查检验、注册上市等关键环节,提前介入、全程指导。支持审评检查监管机构开展监管科学研究,研审联动推进监管科学研究和原创药械研发同步进行。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升前沿领域检测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经委、相关管理局)
13.强化市场开拓赋能。深化产医融合,持续优化创新药械入院流程。联动连锁药店、专业药店、电商平台,拓展创新药械销售渠道。探索国际医疗旅游。依托浦东新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制定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服务包,培育一批出海先锋企业和出海总部企业。(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发改委、区商务委、相关管理局)
14.强化人才赋能。充分用好浦东新区“明珠计划”“青创15条”等政策,依托各类高能级创新主体,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加强临床、金融、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做好企业家队伍建设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创业科学家向企业家发展。(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人才工作局、相关管理局)
15.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发挥国资基金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创新。支持金融机构提供精准化金融产品,通过“药品贷”“技改贷”等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工业投资。发挥张江融资服务中心、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作用,助力企业对接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鼓励科技型企业发行债券。(责任单位:区委金融办、区国资委、区科经委、相关管理局、相关直属企业)
(五)实施“张江药谷”品牌提升行动
加强品牌塑造,丰富品牌内涵,建设专业、统一的服务队伍,全面提升“张江药谷”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16.打响“张江药谷”品牌。统一“张江药谷”标识,增强园区辨识度、显示度与整体感。规划建设展示交流中心,推介张江药谷创新成果。推动国际组织集聚,支持国际组织定期在张江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依托“张江论剑”沙龙、张江生命科学沙龙等峰会论坛,面向业界、海外举办专业性交流活动,宣传“张江药谷”创新生态。用好主流媒体阵地、新媒体传播渠道,加大优秀企业、创业者、创新产品宣传力度。(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商务委、张江科建办、相关直属企业)
17.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完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完善企业诉求“发现—解决—反馈”的闭环服务机制,编制统一的企业服务标准和手册,实施一链一政策、一链一专班。加大招商服务骨干培养力度,完善考核机制,提高产业服务公司专业能力、服务能力、招商能力。提升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站能级,设立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线上综合窗口,打造“政策咨询、融资对接、产研合作、监管咨询、诉求流转”一站式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区科经委、区市场监管局、相关管理局)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协调机制功能,加强市区协同和统筹调度,建立监督评估制度,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优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等提供决策咨询;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队伍,联动高端智库,加强对海内外科技产业动态、政策走向、国际环境等跟踪研判,提出工作建议。强化政策供给,加强市区两级及张江科学城专项政策协同,进一步加强对大企业大品种、国际化商业化能力提升、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战略性科技力量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等的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