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4 13:04:40 股吧网页版
“公奔私”又加速,私募不是避风港,或是更艰难的“下一站”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7月24日讯(记者吴雨其)近年来,伴随资管行业深度调整,一场关于职业选择的集体迁徙正在悄然展开。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3日,公募基金行业年内已发生超过2800人次的基金经理变更,其中206人正式离任。在这些离职者中,越来越多的名字开始出现在私募平台的管理人名录中,“公奔私”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从体制化平台走向灵活机制的主动选择。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它反映的是基金经理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对策略自由、收益兑现、激励机制等多维度的重新权衡。尤其是在当前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公募费率改革推进、明星基金经理个人影响力逐步下降的背景下,公募平台对于高端投研人才的吸引力正在被不断稀释。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具备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总计863人,共管理320只有业绩记录的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为11.17%。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仅有36人任职于百亿级私募,绝大多数“奔私”经理仍集中于5亿规模以下的中小型机构。这一数据无疑提示市场:奔私并不意味着自动获得更高的平台资源和更强的分销能力,真正决定后续发展路径的,仍是基金经理自身的投资与组织能力。

  从公募体系出走后,他们交出的成绩单经得起检验吗?

  尽管“奔私”不再新鲜,但基金经理从公募平台抽身而出的这一步,往往意味着要在资源、声誉、流程保障全面削弱的情况下独立作战。没有了固化的团队分工与流程协作,面对更为灵活但也更为残酷的市场考验,他们能否延续曾经的业绩神话,成为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一批“公奔私”基金经理正在逐步建立新的市场声誉。复胜资产的陆航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管理的五只符合排名规则的产品平均收益高达45.66%,位居“公奔私”上半年业绩榜首。

  据了解,复胜资产持续重仓“新消费”赛道,并通过灵活的仓位管理与主题切换在市场结构性反弹中获得超额收益。陆航本人早年曾就职于海富通基金,主攻中小盘和绝对收益策略,离开公募后迅速建立了复胜的投研体系,在短时间内实现管理规模破百亿的跨越。

  位列第二的是香橙资本的何潇,旗下三只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达31.14%。何潇自2008年起便在公募体系积累经验,并形成了鲜明的组合配置风格。他擅长捕捉中观产业拐点,通过前瞻研究在医药与制造方向持续深耕。业内评价认为,他的“奔私”不仅是风格的延续,也是资产配置体系的放大,成功穿越了从策略执行者到平台整合者的角色转换。

  而在近一年维度的观察中,紫阁投资的徐爽则以58.63%的平均收益拔得头筹。据公司团队透露,早在2023年,徐爽就已判断创新药板块处于估值底部,并在2025年初再度加仓。紫阁投资对创新药的长期跟踪与深度研究,使其在行业轮动频繁的背景下始终保持配置优势。徐爽本人则具有超过15年的公募投研经验,曾担任申万菱信旗下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如果说一年是检验战术执行力的周期,那么三年则更考验投资体系的稳定性。曾在国联基金任职的杨萍所管理的深圳善择私募旗下符合排名规则的产品数量为6只,近三年收益均值达到136.32%居首位。

  知名基金经理凌鹏管理的荒原投资旗下3只产品实现了83.43%的平均收益,位居“公奔私”三年榜单前三。他的风格以逆周期与高确定性逻辑见长,且极为注重宏观环境下的资产配置稳定性。

  而蔡海洪所管理的睿璞投资,也凭借26%的三年平均收益成功跻身十强。作为易方达公募体系走出的资深基金经理,蔡海洪在奔私后延续了稳健基本面投资策略,并逐步构建起多因子驱动的投研体系。

  然而,并非所有“公奔私”基金经理都能如愿实现预期的战略转型。在市场流动性收缩、产品发行环境趋紧的背景下,部分奔私者在募资端与渠道端遇阻,产品净值波动加剧。一位熟悉中型私募运作的产品负责人表示:“有些原公募明星离开平台后发现,原先的渠道、品牌加持无法延续。没有强平台背书,就必须重新用业绩说话,这种心理落差和筹码压力对经理本人的投资节奏会形成冲击。”

  私募不是避风港,而是更艰难的“下一站”

  “奔私”之后的成绩单虽然令人瞩目,但背后承载的更多是责任而非红利。在私募这个更为去中心化、绩效导向更强的赛道里,市场对基金经理的忍耐度显著下降。尤其是在震荡市行情反复的背景下,投资人更倾向于看重风格一致性、净值回撤控制力和对产业趋势的深度把握。

  例如蔡海洪管理的睿璞投资,近三年收益维持在26%左右,虽不极端亮眼,却凭借稳定的风格吸引了一批长期资金。他早年在易方达任职基金经理与研究负责人,积累了完整的行业调研方法和组合构建思路。私募排排网资料显示,睿璞目前除了蔡海洪本人,还有邵红慧、郑劼等多位“公奔私”背景的基金经理,团队呈现出复合化与多策略协同的特点,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小型公募”的组织架构。

  不过,一位专注高净值客户服务的投资顾问也提醒:“奔私可以获得策略自由,但也意味着必须面对更高透明度下的业绩持续考核。客户的容忍度正在变低,一两季度的回撤就可能引发赎回潮,这对基金经理的心态和策略一致性都是极大考验。”

  正因为如此,不少已经成功完成“奔私”的基金经理并未选择迅速扩大管理规模,而是以稳健风格、节奏控制、产品清晰度作为长期生存的重要锚点。一位私募平台负责人指出:“市场已经进入专业选手的阶段,不再是流量决定一切,而是策略能否穿越风格周期,组织是否具备应对不同阶段压力的能力。”

  从“奔私”成为热词的2015年至今,这条路径已经不再神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天的市场上,“公奔私”不仅是基金经理一次身份转换,更是一次全方位能力重塑的开始。那些能真正穿越周期、构建自主投研框架并稳定输出回报的管理人,才有资格在更广阔的市场中赢得下一轮的掌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