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特朗普政府再打“退群”牌,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这是继退出《巴黎协定》、世卫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后,美国今年又一次单方面撕毁国际承诺,在历史上“三进三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该退出决定将于明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
外界认为,此举延续了特朗普政府频繁“退群”的作风,将“美国优先”理念置于多边合作之上,还显露出对以色列的站台支持。
“退群”背后双重逻辑
当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通过谴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变相给出了“退群”理由。
其一,不符合“美国优先”的政策。
声明直指该组织“违背美国利益”,批评其推进“分裂性议程”、过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行全球主义意识形态,与“美国优先”政策背道而驰。换句话说,美国认为在该组织捞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其二,对盟友以色列不友好。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巴勒斯坦成为正式成员国,就被美国和以色列认为其“变相承认巴勒斯坦”。当时,时任奥巴马政府还因此砍掉了8000万美元的会费,至今美国仍拖欠大笔资金。
布鲁斯指出,该组织的行为与美国的政策相悖,助长“反以色列”情绪,尽管联合国否认了相关指控。
以色列外长萨尔则立刻在社交媒体上“接球”,一边感谢美国仗义撑腰,一边抱怨以色列总被针对,还顺带要求联合国“彻底整改”。
《纽约时报》指出,美国此次退出再次暴露特朗普对多边主义的“深深不信任”,而退出这个美国参与创立的二战后国际组织,更凸显其“美国例外论”的执政逻辑。
“三进三出”
这已是美国第三次与该组织“分手”,联合国官网用“几度波折”来形容这段充满戏剧性的历程。
1983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同时也是特朗普的偶像,就以“反西方偏见”和“过度政治化”为由首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3年,小布什政府高调重返,宣称对组织改革成果“满意”。
2017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时再次“退群”,理由如出一辙——指责该组织存在“反以色列偏见”。
2023年,拜登政府试图修复国际关系,宣布重返教科文组织,但仅维持两年又遭特朗普翻盘。
今年以来,特朗普已先后宣布美国退出包括《巴黎协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多个国际主体。
意料之中的决定
成立于二战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以促进全球教育、科学、文化交流为使命,却长期被特朗普政府视为“问题儿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事后虽“深表遗憾”,也坦言对此“毫不意外”。
今年2月,特朗普新官上任不久,白宫就对该组织发起90天审查,理由还是老几样——“改革不力”“反以色列”。
尽管美国提供了约8%的预算,但阿祖莱指出这个比例并不会造成组织裁员,“通过2018年以来的结构性改革和资金来源多元化,我们已成功对冲了美国‘断供’风险。”
相比之下,世界卫生组织就没那么幸运。今年宣布退出的美国是世卫组织最大的资金支持者,贡献了其总资金的18%左右。
阿祖莱还强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会终止与美国民间机构的合作,包括私营部门、学术界和非营利组织。
不过,外界也担心美国的行为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导致组织经费不足等问题。毕竟1984年英国和新加坡就跟随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虽然两国后来又分别重返该组织;2017年追随美国“退群”的则是以色列。
但分析指出,这个组织早已习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从2011年起美英日等国就长期拖欠会费,却未影响其基本运作。所以美国本次退出未必对其职能和作用产生本质影响。
还有舆论表示,“退群”不过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想怎么打全由政治决定。从撕毁伊核协议到退出人权理事会,禁止对近东巴勒斯坦救济工程处的资助,美国多次出牌的背后都是对以色列的站台。而这种把国际组织当旋转门的做派,正在透支美国的国际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