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反内卷”引发供给收缩预期之下,国内自主定价的商品率先反应。
受到本周山西等地计划开展煤炭生产核查消息影响,煤炭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7月23日焦煤期货主力2509合约继续大涨11%,截至收盘,当月涨幅已经超过34%。此外,7月以来,多个大宗商品期货品种持续上涨,其中,多晶硅2509涨超50%,焦炭2509涨幅近20%。
对比近期期货市场走势,也可以看出“反内卷”正在从月初的光伏、钢铁行业,逐步向煤炭、玻璃等建材领域扩散,相关品种近期亦出现不同程度地上涨。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现货市场远远没有期货、股票等资本市场反应得那般强烈。
比如玻璃期货,7月以来其主力合约涨幅接近20%,而来自生意社等市场机构追踪的玻璃现货则从每吨1105元升至1180元附近,涨幅尚不足7%。
同样存在产能去化预期、暂无期货上市的水泥,近期现货价格继续保持下跌,依旧处于2020年以来的历史低位。
这意味着,市场对“反内卷”信号强烈的商品炒作,还是局限在政策预期层面,后续会否有更多的产能限制或产能去化政策落地,将成为决定以上大宗商品反弹高度的主要变量。
从钢铁到煤炭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此后,在唐山“7月4~15日烧结机限产30%”的消息刺激下,钢铁现货、期货和股票市场出现集体上涨行情。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报道指出,“唐山的限产情况比较普遍,此次限产与行业去产能没有直接逻辑关系,当前也没有相对明确的产能去化政策。”
本周煤炭行业的供给收缩预期,则有着更为明确的产能限制规则,其价格上涨幅度也明显大于月初的钢铁。
“煤炭企业要守牢安全稳定底线,科学把握生产节奏,提升煤炭供给质量。加强行业自律,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煤炭市场供需平衡。”中国煤炭运销协会7月14日曾经发文指出。
7月22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一份关于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的通知在市场上广泛流传。《通知》称,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价格持续下行,部分煤矿企业“以量补价”,超公告产能组织生产,严重扰乱煤炭市场秩序。
核查内容涉及,2024年全年原煤产量是否超过公告产能,2025年1~6月单月原煤产量是否超过公告产能的10%,以及“企业集体公司在安排2025年计划时,是否向所属煤矿下达超过公告产能的生产计划及相关经济指标”等。根据煤炭产能管理规定,煤矿要严格按公告产能组织生产,对超能力生产的煤矿,一律责令停产整改。
“若政策预期严格执行,部分煤炭主产省或出现产量下滑,预计也会引发部分结构性减产。”中信证券指出,按照全年产量不得超过核定产能的规定推算,下半年预期的维度,内蒙古原煤产量环比或减少4300万吨,同比或下降10%。
同时,在二季度煤价下降较快的阶段,部分盈利较差的煤矿存在减产现象,但部分盈利好的煤矿也存在增产和超产的现象,这部分微观层面结构性超产的煤矿在政策严格执行的条件下,或同样出现减产。
加之当前煤炭产量回升速度偏慢,焦煤存在阶段性供应偏紧的情况,上述生产核查消息曝光后,相关期货品种迅速拉涨,当天焦煤、焦炭期货涨停。
钢铁、煤炭期货价格先后出现异动后,市场对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的“反内卷”预期也有明显升温。
“下半年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近期表示。
对此,期货机构普遍认为,后续发布的工作方案会重点包含“反内卷”的内容,并可能涉及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内容。
参考7月以来上涨明显的钢铁、煤炭,后续随着相关工作方案的发布也将引发更多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
政策力度决定价格高度
“反内卷”政策预期之下,期货市场的资金也在向相关领域集中。
以7月23日为例,按照文华财经划分的商品分类指数,成交量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化工板块、黑色系商品和建材板块,其中部分商品近期交投活跃度提升明显。
比如玻璃期货,7月以前的单日成交量多保持在200万手以内,7月初钢铁板块股、期异动时,单日成交量达到411万手的阶段性新高。
而在市场对“反内卷”政策预期再次升温后,本周前三天其单日成交量均保持在450万手以上。加之持仓量的下降,使得衡量玻璃期货投机度的“成交持仓比”指标明显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其价格涨幅。
据统计,月初以来,玻璃期货主力2509合约涨幅达到18.96%。
另据生意社追踪的国内平板玻璃价格,6月末国内现货价为1105.6元/吨,到7月22日升至1180元/吨,区间涨幅为6.7%。
水泥同属上述十大稳增长行业,但没有期货品种,近期价格走势更是波澜不惊。
其中,来自中国水泥网的水泥价格指数本月下跌5%左右,数字水泥网追踪的全国P.O 42.5高标水泥含税价则是从4月开始下跌至今,其价格处于近五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尚无止跌迹象。
此外,具备国际定价特点的工业金属、石化产品,近期涨幅也远远不如上述钢铁、煤炭等国内自主定价产品。
这意味着,近期只是在“反内卷”政策预期之下,部分期货品种受到消息、资金的推动,出现了结构性的上涨,而非商品市场系统性上涨行情。
后续,相关“反内卷”政策何时发布,产能限制或产能去化会覆盖哪些行业,又会带来多大幅度的供给收缩,仍然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尚待明晰,这将决定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延续性和上涨高度。
比如本周领涨的焦煤期货,中信期货研究员冉宇蒙便指出,后续需要关注其供应端的恢复情况,与行业“反内卷”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
面对以上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已经积累了动辄20%以上的可观涨幅后,除了焦煤期货7月23日能够继续保持涨停以外,22日涨停的其他商品期货23日午后已经开始走弱,多晶硅、焦炭、玻璃与纯碱等品种均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