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3 22:15:10 股吧网页版
振石股份IPO背后: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 报告期分红超11亿元
来源:北京商报

  继2019年从港股完成私有化退市后,沉淀六年的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石股份”)再次叩响了资本市场的大门。近期,上交所官网显示,振石股份主板IPO已进入问询状态,公司上市进一步。作为第二批IPO现场抽查名单中的企业之一,本次冲击上市背后,振石股份正面临着不小的财务压力,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均出现明显下降;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上短期、长期借款合计超4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约12个百分点。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IPO申报获受理前,公司曾于2022年、2023年接连大手笔现金分红,合计分红金额约11.4亿元。针对相关情况,振石股份于7月23日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

截图来自上交所官网

  2024年业绩承压

  据了解,振石股份主要从事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清洁能源功能材料及其他纤维增强材料,覆盖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及化工环保等行业。公司主板IPO于2025年6月25日获得受理,7月19日进入问询阶段。

  此次冲击上市,振石股份拟募集资金约39.8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西班牙生产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向A股发起冲击前,振石股份曾通过恒石控股于2015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并于2019年7月完成私有化退市。

  业绩表现方面,在闯关IPO的关键时期,振石股份2024年营收、净利却出现下滑。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振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2.67亿元、51.24亿元、44.39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7.74亿元、7.9亿元、6.08亿元。

  对此,振石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滑,主要系来自清洁能源功能材料的收入下降,在清洁能源功能材料产品销量稳步增长的背景下,销售价格的下降主要系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行的背景下有所下调,加之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所致。

  “纤维增强材料,尤其是在清洁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如风电叶片、氢储罐、光伏支架、轻量化运输装备等,正处于结构性增长的风口。是材料产业链中难得的‘技术与需求共振’的赛道。”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业绩出现承压的同时,振石股份账上借款金额高企。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金额分别约为15.87亿元、24.33亿元,合计约40.2亿元。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报告期各期末,振石股份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1.53%、71.3%、67.75%,对应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约为58.11%、52.6%、55.7%。不难看出,公司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对此,振石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各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主要原因为与已上市公司相比,公司当前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报告期内主要通过自有资金、银行借款等满足因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而产生的营运资金需求。

  两年分红11.4亿元

  近年来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企的振石股份,在分红方面却毫不吝啬。本次IPO前,公司于2022年、2023年接连两年进行大手笔现金分红,累计分红金额约11.4亿元。

  具体来看,2022年、2023年,振石股份现金分红金额分别约为5.4亿元、6亿元,占公司当期归属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69.77%、75.95%;累计分红金额约11.4亿元,占两年归属净利润总和的比例为72.89%。

  针对相关问题,振石股份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在专注主业、业绩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实施现金分红,该分红履行了必要审议程序,分配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分红资金用途合理且无重大异常;同时公司已在招股书中明确披露,在审期间不进行现金分红或提出现金分红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振石股份实控人张毓强、张健侃父子合计控制96.51%公司股权。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实控人控制股权比例过高的情况下,公司大额现金分红可能存在诸多潜在问题。诸如,实控人可能利用其控股地位,影响公司分红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桐乡华嘉持有振石股份56.27%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张毓强、张健侃父子通过桐乡华嘉、桐乡泽石以及振石集团合计控制公司96.51%股份,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关联交易“显眼”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次冲击上市背后,振石股份报告期内关联交易金额占比较高。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发生的经常性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28.11亿元、22.79亿元、22.56亿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0.49%、60.42%、69.22%。

  对此,振石股份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向供应商采购采取长期协议模式,定价符合行业惯例。同时,公司向关联方采购价格与磋商时点关联方的销售价格不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公司向关联方采购价格与第三方供应商报价也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关联交易的价格具有公允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关联交易中,振石股份与中国巨石的关联交易尤为“显眼”。

  资料显示,中国巨石为全球产能最大的玻纤供应商,亦是振石股份玻璃纤维主要供应商和第一大供应商。2019年5月至今,公司实控人之一张健侃担任中国巨石董事,因此,中国巨石系公司关联方。报告期内,振石股份对中国巨石采购玻璃纤维等的合计金额分别约为21.12亿元、18.95亿元、20.35亿元,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52.98%、50.24%、62.43%。

  对此,振石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2024年,公司向中国巨石采购金额及占比上升,主要原因为公司于2024年下半年加大玻璃纤维备货力度。2024年下半年,公司基于下游需求回升的市场形势判断,加大排产力度,原材料采购需求相应增加;且公司基于保障玻璃纤维稳定供应及预判在需求带动下玻璃纤维未来涨价的考虑,因此在2024年下半年加大了对玻璃纤维的采购规模,进行战略储备。在此背景下,公司向中国巨石采购金额及占比有所上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