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小机场和通用机场的建设,是当前我国民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7月18日,由北京飞抵的首架进港航班停靠指定机位,浙江第八座民航运输机场丽水机场正式投用。
公开资料显示,丽水机场用了近18年时间筹备建设,是华东地区第一高边坡、高填方机场,削峰填谷而成。丽水机场位于莲都区南明山街道,占地3430亩,新建一条长2800米、宽45米跑道,建设1.2万平方米航站楼、8个机位站坪,能够起降波音737、空客320、国产C919等主流机型,本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00吨的使用需求。
丽水机场填补了浙西南地区的民航空白,丽水机场的开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浙江工商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倪树高分析,丽水堪称“江南秘境”,拥有缙云仙都、云和梯田等28家核心景区,是国内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地。丽水机场作为“旅游支线机场”,其建设打通了与客源地的“最后一公里”。丽水有47万华侨遍布全球160余国,机场的开通,有利于华侨便捷返乡,推进进口商品城等平台的发展,点燃侨乡经济。
在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介绍,“十四五”期间,民航每年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都超过1000亿元,成都天府、青岛胶东等一批现代化机场先后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已初具规模。预计今年年底,我国民用机场总数量将达到270个左右。
“十四五”以来,民航局不断完善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优化完善航线网络布局。2024年,国内航线达到4513条,通航城市264个,目前航空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
展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机场尤其是中小机场“上新”,覆盖更多的人口。其中,在浙江省内,嘉兴南湖机场将力争在年底投运。嘉兴南湖机场坚持“客货并举、以货为主”, 采用军民合用、政府与圆通共建的共享模式,以国际货运为主导并融入多式联运体系,这是嘉兴枢纽展现差异化发展路径,这一定位为传统产业带来转型机遇。
处于长三角西北部的皖北地区今年也将有两座民用机场通航,包括亳州机场和蚌埠机场。
长三角之外,7月15日10时25分,随着华夏航空执飞的G54215重庆—巴里坤航班平稳降落巴里坤大河机场,巴里坤大河机场正式通航,成为新疆投运的第28个民用运输机场、第2个高原机场。
近年来,西部支线机场也在持续“上新”。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运输机场重点建设项目中续建和新开工项目中,西部地区占据近一半。在这些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支线机场。
未来我国机场网络还将持续完善,其中将建设更多支线机场。例如,前不久,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和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批复了新建鹤岗萝北机场的初步设计。这标志着该机场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在专家看来,一些城市修建小机场,兴建支线机场,造价不高,但作用比较大,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小机场规模比较小,乘坐航班所需要时间成本低,随着候机时间的缩短,出行更加方便。同时,相比高铁,支线机场的造价相对较低,但作用很大,对一些城市的文旅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有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像西部一些地方的小机场,通过支线航班到枢纽机场再转到机场的航班,大幅度提高了这些地方的通达性。
在旅游业方面,近年来,有不少过去相对冷门的三四线城市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新选择。其中,“小机场”城市游越来越受追捧。从2023年开始,一批拥有小机场的城市就开始迎来游客增长高峰。
根据央视报道,今年暑运期间,东航新开支线航线包括上海至新疆和田、西藏日喀则、甘肃嘉峪关以及长三角城市直达新疆的航班。吉祥航空新开上海至新疆喀什、伊宁的直达航班,同时恢复上海至甘肃敦煌、青海西宁等地的航线。新开支线航班,将这些在往年大多需要“转机飞抵”的热门旅游目的地直接与国内一二线城市连通。
在中小机场覆盖更多航空人口的同时,枢纽机场也在不断升级。其中,在空铁联运方面,目前已有22个运输机场和火车站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铁开进了枢纽机场。例如,北京大兴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均可在机场和高铁站之间实现丝滑换乘。空铁联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满足周边地区的航空出行需求,提高旅客便捷程度。以虹桥机场为例,目前从上海虹桥站到昆山南站高铁最快仅需17分钟,到苏州北站最快26分钟到达。
一位民航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越来越多高铁线路连上枢纽机场,空铁联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满足周边地区的航空出行需求,提高旅客便捷程度。对枢纽机场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枢纽机场的服务半径,优化局部地区的空域资源,使得空域资源得到更科学更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