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穹顶之下,一场关乎城市未来的“低空盛宴”正酣畅进行。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场顶尖飞行器的炫技场,更是一张清晰勾勒未来三维城市交通网的蓝图。
从全球首发的3吨级医疗救援“空中堡垒”,到改写物流规则的260公斤级纵列式双旋翼“大力士”——低空经济,一场深刻的“升维”变革正在推进。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乔翔/摄
从“概念机”到“空中生命线”的跨越
在B123-1展位,御风未来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模型机虽静默无声,却描绘着激动人心的场景。展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可将2至3小时车程缩短至15至30分钟,将主要用于解决城市通勤、城际互联、岛屿速通等短途空中出行需求。
被寄予“空中出租车”厚望的还有峰飞航空科技。在本届博览会上,峰飞航空科技携载人版5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1:3缩比机)亮相,展示eVTOL载人空中出行场景。

峰飞航空科技盛世龙(1:3缩比机) 乔翔/摄
“去年2月,我们进行了深珠通勤试验飞行,深圳至珠海跨海飞行仅需一杯咖啡的时间(20分钟/52公里),较地面交通2.5小时的路程节省下85%时间。此外,从机场到市中心的交通接驳也是典型场景,未来从上海浦东机场到陆家嘴1小时的车程有望减少至15分钟。”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盛世龙研发及适航进展顺利,多项审定计划已经获得民航局认可,即将进入符合性验证阶段,争取在2026年取证后投入试点运营。
如果说重塑时空的潜力令人振奋,那么载人eVTOL的魅力或许更在于医疗救援、低空物流等应用场景的扎实探索。
在A80展位,维新宇航的“Vector5”宛如一座银灰色的空中方舟。它不仅是全球首款7座3吨级商用多用途eVTOL,更是专为以秒计时的医疗救援(EMS)和搜索救援(SAR)而生。
“低噪音与环境友好只是基础。”维新宇航总经理助理孙枭指向模型内部结构对记者介绍,它搭载了多项先进的安全特性设计,例如抗坠撞结构、能量吸收区以及低空紧急割线功能等。复杂环境下的可靠生存能力才是救援机的灵魂。
不远处沃兰特的VE25-100型复合翼eVTOL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容纳标准航空医疗担架的eVTOL型号,将空中救援能力提升至全新维度。
物流无人机“大显身手”
作为本届博览会的重点展品——物流无人机以惊人的载重、前所未有的航时和突破地形的能力,宣告“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百公里”解决方案的质变。
其中,中国邮政的“ZC500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无疑是展馆内的“力量担当”。独特的纵列构型使其在同等起飞重量下体型更紧凑,260公斤的最大有效载荷远超行业同类产品平均水平。
“传统无人机配平是精细活,该款机型独特的纵列双旋翼构型配合动态载荷平衡系统,可实现正负15%重心容差。”展台工作人员表示,操作人员无需复杂配平计算,即可实现260公斤载荷精准投放,在电力吊装、大型物资运输等场景中优势显著。
记者获悉,自2016年涉足无人机行业、2019年开始布局无人机产业以来,中国邮政已开展不同场景、不同线路的试点,构建常态化的飞行线路,积累行业应用经验,聚焦农村快递、应急保障、医疗冷链、通用保障等多场景的无人机物流运输。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18日,中国邮政注册成立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中邮无人机是中国邮政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旨在推动邮政物流与无人化应用的深度融合,为物流产业链创新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氢能方案“悄然兴起”
续航焦虑是无人机规模化的“紧箍咒”,在本届博览会上,不少参展企业带来氢能方案。
搭载双6kW风冷燃料电池系统,可在零下35摄氏度极寒环境下5分钟内快速启动,整体续航可达2小时……协氢(上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H100氢能无人机吸引了与会者驻足。
“把氢燃料电池应用到无人机上是一种优秀的结合,它解决了锂电池无人机的痛点,主要是有大载重、长续航、耐低温等性能。”协氢(上海)无人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相关产品已经应用于某地光伏板吊装项目上,补能一次可完成9块光伏板运输。
在协氢(上海)无人机展台旁,上海济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载重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则展示了模块化固体聚合物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系统的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