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增城西站,一列列国际班列鸣笛启程,车厢中满载着广州制造的智能产品与机械设备,正穿越山河,驶向世界各地;在增芯科技产业园里,焊线机的金线在芯片引脚间精准穿梭,纳米级的精密制造在渐次成型;广汽本田实验楼内,技术骨干正在调试下一代智能装备,从构想到实物,一条条创新链正在悄然形成……这里,是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增城开发区”)。
近日,广州市商务局组织召开增城开发区升级15周年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共绘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据了解,会议系统学习商务部《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全面回顾增城开发区15年来的辉煌成就。有关单位负责人与专家齐聚一堂,就新发展格局下的经开区发展定位、产业升级、体制机制创新、营商环境改革、产业生态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等议题献智献策。
广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增城开发区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通过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重点提升增城西站国际班列运营效能,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等外贸服务平台。同时深化经开区体制机制创新,聚焦智能传感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推动“园区产业化、产业园区化”融合发展,为东部中心产业集聚提供强有力支撑,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十五年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站在国家级开发区新方位,增城正加速融入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和东部中心发展格局。
数字见证成长,产业跃升铸就高地
据了解,自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广州市相继获批设立9个经开区(4个国家级、5个省级)。各经开区在体制机制、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改革创造多个第一,已发展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快、吸引外资多、投资环境优、技术水平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全市9个经开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7398.9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77万亿元、实际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超六成、七成和八成。
增城开发区伴随改革而生,从1988年的县级园区,到2006年升级为省级园区,再到2010年跻身国家级园区,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开发区人的智慧和汗水,每一步都折射着不断升级、不断突破的产业革新光芒。
2010~2024年,增城开发区生产总值(GDP)从93.67亿元增长至980.6亿元,年均增长18.3%;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42.33亿元,年均增长19.7%;实际使用外资超2.1亿美元,年均增长36.7%;进出口总额达1400亿元,年均增长33.3%;在商务部考评中,国家排名从2016年的189名跃升至2024年的52名,九年进位137名。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和质量的深度蝶变。
以“芯”“显”“车”为引领,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汽车及零部件等三大特色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广汽本田、日立马达、越海电子等头部企业在此聚集,一张协同高效、梯次清晰的现代产业图谱正日益清晰。据了解,2024年,增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27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含广本增城工厂)实现630亿元,集聚信息技术上下游企业40余家,集聚汽车产业链企业207家。
体制改革领航,撬动土地上的红利
在增城,经开区不仅是一块地,更是一种机制。随着“区政合一”管理体制逐步深化,增城开发区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出蓬勃生机。
广州市政府实施《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为增城开发区开通23条绿色通道、赋予12项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审批提速、服务提质。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流程“全程领办”已成为现实。超200个产业项目享受产业项目“一件事”改革红利,真正实现企业落地“无缝衔接”。
十八大以来,为应对不同发展形势,增城开发区连续两次扩容提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制度优势正转化为营商优势,为区域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东部通道畅达,联动世界激活外贸增长引擎
如今的增城,不只是广州市域的一隅,更是广货通达世界的桥头堡。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的运营使用,使增城西站直连中欧、中俄、中亚、东盟等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从这里出发的跨境电商货品,可通达17国34城,最快14小时即可送达欧洲,赋能外贸企业开拓全球市场。
依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黄金通道”与中欧班列“钢铁驼队”,从袋鼠妈妈到昊超电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相继抢滩落户,更令人瞩目的是,包括希音在内的11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重大项目强势进驻,共同绘就“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新图景。
据了解,一直以来,增城开发区秉持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筹建的原则,在项目招商前期就提前介入,主动靠前服务,结合项目洽谈进度,摸查项目用地需求,明确规划用地时间线,全程跟进土地出让、规划方案及报建等工作,让企业在审批过程中少跑腿、不求人,确保希音等产业项目在顺利落地实施。
希音项目负责人表示,希音供应链总部项目能高效落户增城,要感谢增城开发区专业、高效、务实地为项目快速落地建设提供保障,希音集团在增城优良的营商环境中更加坚定了投资信心。今后,希音集团将铆足干劲,接过政府传递的“接力棒”,助力增城跨境电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外,新塘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完善,通达能力大幅提升,新塘站每日到发班列提升至290趟,与开通时56趟(2023年9月开通)相比,增长417.8%,通达7省70城。广州城投东部新城中心等7个总部项目加快建设,新昌景总部等5个商业项目动工,产城融合不断深化。
创新矩阵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增城开发区内,产教融合正深入推进,一条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成果转化通道正日益通畅……增芯科技、中微公司、湖大研究院等创新力量汇聚于此,形成集研发、孵化、转化于一体的创新高地。截至目前,推动湖大研究院新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广州分平台5家,新增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快速攀升,2022年以来,全区累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15项(含拟奖项目),创新驱动成为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增城开发区不断强化园区载体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东省首个智能传感器特色产业园,已落户增芯、越海等龙头项目和中微公司、智达星空等重点项目;聚力打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数字化转型,已落户日立马达等汽车零部件企业180余家;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引进九洲、智能防务装备与低空航空器产业基地等项目;打造特色生命健康产业园集群,引进广东大翔制药、百灵生物医药、洁特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
广东越海集成技术有限公司聚焦半导体晶圆级先进封装领域,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填补广东省在先进封测领域的空白,成为我省打造“四梁八柱”封装领域的重要支撑项目。广东越海集成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越海集成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发挥骨干企业应有作用,以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广州增城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规划建设、赋能增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大湾区成为全球智能传感器重要节点,提升中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
以“科技+产业+人才”三位一体构筑的发展生态,让增城开发区创新的种子在产业田野生根发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