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带着最新宏观经济观点,就下半年经济展望接受了记者采访。
今年6月中旬,花旗将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上调至5%,如今数据证实,该项指标今年上半年实际增长达5.3%,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继续巩固实际增长势能的同时,下半年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着力名义增长修复。”余向荣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如果增长保持韧劲、物价出现改善,那么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加。
出口或继续超预期
今年以来,受关税政策等贸易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关注度居高不下。
对此,余向荣指出,预计下半年出口随着基数抬高会有所放缓,但整体或继续超预期,全年出口能实现中个位数正增长,与年初的市场预测形成鲜明对比。据了解,花旗方面监测的高频数据也表明,7月份出口大概率保持明显正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7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总额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创历史同期新高。具体来看,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我们不能低估中国出口部门的竞争力和韧性。中国产品物美价廉且不断迭代升级,在国际市场有吸引力。随着中国企业‘出海’,中国产业链向外延伸,中间产品和资本品也随之出口到目的地国。”余向荣表示。
花旗方面透露,其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出口存在高度相关性。此外,中国出口网络已经多元化,比如,中国对非洲出口过去几个月增速都超过30%。
内需在分化中复苏
对于市场所关注的内需发展走势,余向荣认为,下半年,内需将呈现一个分化复苏的态势,行业之间冷热不均,但总体增长不会脱轨。
“事实上,以人工智能、新消费、创新药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方兴未艾,对整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余向荣指出。
同时,在消费领域,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衰减以及基数抬高,一般耐用品的销售难免会有所放缓,但服务消费仍在改善的通道上。
据余向荣观察,居民对出行娱乐、体验式消费、“银发经济”、悦己新消费等是有切实需求的。此外,“中国游”也开始具有了宏观意义,据花旗测算,入境游经济今年能贡献0.2个百分点GDP增长。
“一些消费如部分新款新能源车型的销售价格并不算便宜,却依然卖得很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信心虽然有待提振,但面对好产品和服务,他们的消费力也许并不低。”他指出。
投资领域也是类似的情况。余向荣表示,新型资本开支、服务业投资正蓬勃发展,且变得越来越重要。据花旗年初测算,“人工智能+”今年能带来5000亿元左右增量投资,贡献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现在看来,这大概符合实际情况,比如上半年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7%,新投资增势良好。”余向荣认为。
政策供需两端发力
展望下半年的宏观政策走向,余向荣认为,宏观政策仍需供需两端协同推进,增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政策执行亦会提速。
财政政策方面,花旗研究团队倾向于认为,今年不会修改预算或者上调债券发行额度,而关注点在于一系列增量措施,比如以旧换新政策的加码、育儿补贴政策的及时出台。
此外,由于息差和汇率等因素制约,花旗预测,下半年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准备金率下降50个基点,流动性保持充裕。“货币政策发力点应在结构性政策上。”余向荣表示,预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带来5000亿元左右的“准财政”刺激,用于支持城市更新、“十四五”重大项目、新质生产力投资、消费设施建设等。
余向荣还认为,新一轮房地产支持政策正在路上。比如,高线城市的限制措施有望继续放松,二套房首付比例和按揭利率可下调以支持改善性需求,土地回购和房地产收储需加快执行,而城市更新、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也有待进一步发力。
在供应端,花旗研究团队重点关注关于“反内卷”部署在行业层面的实质性动作。“我们认为,是时候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大力度来综合整治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余向荣表示。
对此,具体措施可包括,行政性以及行业自律性的去产能和限产,环保、能耗、产品安全及品质等监管标准的提高,账期、杠杆率、流动性等金融监管的收紧,以及对劳动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强调。同时,一些产业政策,如过度补贴、重复建设等,也需作出相应调整。
“总之,供给侧改革2.0呼之欲出,如果措施得力,再叠加需求侧增量刺激,那么价格指标有望实现修复,巩固市场信心的改善势头。”余向荣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