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3 00:11:00 股吧网页版
柳暗花明 基差交易化解丙烯产业急难愁盼
来源:期货日报网

  7月22日上午9时,丙烯期货价格开始在郑商所的上市电子屏上跳跃。与此同时,京博石化与滨华新材料的代表在一份长期合约上签下名字——这份跨越一年半谈判周期的丙烯基差报价供应协议,终于在丙烯期货上市的第一时间尘埃落定。

  卡在价格天平上的协议

  在过去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京博石化与滨华新材料这两家化工行业的重要企业,一直在为丙烯的供应价格问题进行漫长谈判。他们试图通过签订长期合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障双方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滨华新材料作为丙烯的供应方,下游不配套聚丙烯装置,期望能锁定利润,稳定营收;京博石化作为需求方,在丙烯上下游装置开停车状况不匹配时,希望能锁定原料成本,确保公司生产的连续性。双方拟定以固定计价公式为基础的交易模式,但在即将签署合同的关键时刻,一个棘手的问题横亘在双方之间——缺失双方共同认可的现货价格。由于缺乏直接定价的有效工具,双方试图通过下游产品聚丙烯或上游原料丙烷来间接锚定丙烯的价格。

  记者采访了解到,京博石化和滨华新材料谈判的关键矛盾点始终聚焦在价格基准上。在此过程中,加工利润的分配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滨华新材料怕成品降价覆盖不住成本,京博石化怕原料涨价侵蚀利润,谈判屡陷僵局,导致供应协议迟迟未能敲定。

  京博石化副总经理刘勇告诉记者,当市场价差触及边际成本时,需审慎评估装置的启动时机。在丙烯采购环节,每一步决策都如履薄冰,需双管齐下,不断优化采购决策:一方面,需动态监控加工价差的变动趋势;另一方面,需精准研判丙烯价格的未来走势。

  滨华新材料相关负责人靳圻表示,作为丙烯供应方,滨华新材料在价格制定上主要是考虑成本和下游利润的问题,再结合市场价格形势定价。买卖双方对“合理价格区间”认知差异大,定价公式复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谈判成本。

  在加工利润为负的市场环境下,双方希望通过稳定价格减少亏损的心情非常强烈。每一次谈判都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彼此满意的协议。这一僵局不仅影响了两家企业的合作进度,也让他们在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中胆战心惊。

  期货之光开启价格新篇章

  长期受困于丙烯定价机制缺位,京博石化与滨华新材料对引入期货工具构建公允基准有着迫切共识。

  早在丙烯期货上市之前,两家企业就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均表达了强烈的参与意愿。他们深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集合众多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与预期,形成一个相对合理、客观的价格基准。”

  6月下旬,在得知丙烯期货即将上市时,刘勇意识到这是解决双方价格分歧点的关键。

  “丙烯期货作为市场公允的定价基准,为公司及上游客户解决了长期困扰的价格锚定难题。”刘勇说,在明确丙烯期货上市时间后,双方立刻启动专项工作组,迅速重启长约谈判,初步达成共识,采用基差定价模式重构合约框架。

  为此,双方团队开启“连轴转”模式。据记者了解,在交易架构设计阶段,双方聚焦三大核心要素——基差模型构建、品质交割升贴水机制、弹性提货周期,展开了多轮技术性探讨。同时,还启动了跨职能立体化评估:商务团队牵头合约范式创新,财务部门精算保证金流程优化路径,风控部门预设极端行情压力测试,实现了期现融合业务在战略层、执行层、防御层的三重闭环验证。

  “我们把过去套保的经验全搬了过来。”刘勇回忆道,那些天公司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很晚,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要在丙烯期货上市当天拿出结果。

  产业之需铸就成熟典范

  7月22日上午9时,丙烯期货正式上市。当期货价格稳定在双方预设区间时,两支钢笔同时落在长期合约上。京博石化与滨华新材料这份合约采用“期货价格+基差”的定价模式,基于丙烯PL2601上市首日期货价格表现和现货市场价格,基差定在-218元/吨,比半年前争议的中间价更贴合市场实际。

  “丙烯期货的上市,像是给无刻度的天平装上了标准砝码。”靳圻看着合约上的条款感慨道,过去拿着零散报价单争执的场景仍历历在目,现在期货盘面每秒刷新的价格成了双方都认可的“公平时钟”。此次签约的意义远非普通的订单履约——它实现了以金融工具突破定价藩篱,打破了传统的贸易模式。

  通过基差交易,京博石化和滨华新材料成功剥离了丙烯绝对价格波动风险,得以专注于管理产品价差、品质升贴水等可控因素。滨华新材料在签约后立刻通过卖出期货合约锁定销售价,不再担忧后续价格下跌。京博石化则买入期货合约锁定采购成本,不用再担心原料涨价。原本博弈的买卖双方,成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伙伴。

  “这让公司从被动承受价格波动转向主动经营价差收益,实现了从生产商向供应链价值管理者的跃迁。”刘勇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最初的长约磋商失败到计划在丙烯期货上市当天达成点价交易,滨华新材料在心态和策略上发生了较大转变。

  “此前依赖双边谈判时,因价格分歧导致合作失败,暴露出非标定价的低效率。”靳圻表示,谈判中他们心态和策略的转变体现了从被动适应市场不确定性到主动利用金融工具管理风险的进化,双方不再纠结绝对价格的高低,而是聚焦期货与现货的相对价差。

  丙烯期货上市首日即实现基差点价交易,深刻折射出了产业对金融定价工具的迫切需求。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基于丙烯期货的点价交易,不仅是京博石化与滨华新材料一次成功的合作,也标志着行业在认可丙烯期货价格、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随着丙烯期货不断发展与完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受益,丙烯行业也将在期货市场的助力下实现更加稳健、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