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俄罗斯与乌克兰将于本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三轮直接谈判。
分析认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下达“50天最后通牒”后,俄乌均有进一步对话的需要。但前两轮谈判已将相对容易的部分谈完,接下来是“难啃的骨头”。双方大概率无法在核心问题上取得突破。
边打边谈
此前,俄乌于5月16日和6月2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两轮会谈,取得部分成果。
双方交换了数千名战俘和阵亡士兵遗体,还交换了解决两国方案的备忘录草案。然而,双方在停火、领土主权等核心问题上始终针锋相对,没有谈拢。
第二轮谈判后,第三轮谈判迟迟没有开启。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战场形势升级,双方短期内将目光转向战场。二是前两轮谈判所涉人道主义问题相对容易妥协,而后续要谈的政治解决方案则是“寸土必争”。因此双方一直在“边打边谈”中博弈。
尽管有所拖延,但双方还是“不得不谈”。
国际社会的压力是推动谈判的一大因素。上周,特朗普对俄抛出50天的“通牒”,威胁俄乌若达不成协议将对俄征收高额关税。欧洲也迫切希望通过谈判推动冲突降温。
从俄乌自身看,虽然博弈仍在继续,但政治解决冲突的意愿和需求并未改变。在战场局势僵持不下之际,谈判本身也是缓和局势、争取战略利益的必要途径。
一些俄罗斯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是乌方主动提议开展新一轮谈判,俄方表示赞成。他们认为,乌克兰借第三轮会谈向西方“表姿态”,以显示基辅在尽一切努力寻找妥协。
立场相反
此次俄乌关于第三轮谈判日程安排的表述略有不同。
乌方称谈判拟于23日举行。俄方给出的时间表则是24日至25日,并表示双方代表团可能于23日抵达伊斯坦布尔。具体细节仍待公布。
双方代表团人员预计与前两次相同,唯一区别是乌方代表团团长乌梅罗夫的头衔有所变化,前两轮谈判时他的身份是乌克兰防长,而现在担任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俄观察人士认为,这可能意味着乌克兰军事领导层对谈判进程的影响力下降。
议题方面,乌方打算聚焦“有限的几个议题”,例如:人道主义援助、囚犯交换、基础设施安全、边境保护措施等。此外,鉴于乌总统泽连斯基建议筹备俄乌领导人会议,乌方也可能提出组织元首会议可能性等问题。
而根据俄方的说法,第三轮谈判的主题将是讨论关于解决两国冲突方案的备忘录草案。但问题在于,双方草案立场截然相反,预计有许多外交工作要做,不会一蹴而就。
此外,俄方对是否召开元首峰会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除非两国谈判代表团先达成共识,否则领导人的私人会谈将“毫无意义”。
战略陷阱?
俄罗斯方面普遍不看好会谈前景,认为充其量在人道主义通道、难民撤离、战俘互换等问题上取得进展,核心问题仍将争执不下。
首先,乌方获得特朗普政府军援承诺,并获得欧洲支持后,更有底气延续战事。俄罗斯在波克罗夫斯克、苏梅州附近以及库皮扬斯克的攻势也很猛烈。双方都试图通过军事优势为谈判争取更多筹码,在谈判桌上难以做出实质性让步。
其次,俄乌、俄西方互不信任。俄罗斯不少政治分析师都认为,泽连斯基突然重提谈判,或是战略陷阱。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军事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阿列克谢·波德别列兹金认为,当前的情况与明斯克协议执行时相似,实质是西方给乌克兰50天时间用于喘息和重新武装,因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防空导弹补给,刚好需要约一个半月。乌克兰届时只需将谈判无果归咎于莫斯科,即可名正言顺获得军援。
俄罗斯科学院安全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康斯坦丁·布洛欣指出,欧洲推动基辅开始谈判,但不是为了解决乌克兰冲突的根源,而是为了冻结冲突。欧洲仍希望特朗普能让一切重回正轨。乌克兰的“战术策略型谈判”可能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