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7月22日讯曾经遍地开花的俄罗斯商品馆如今正在逐渐退潮。

从遍地开花到急速退潮
多地俄罗斯商品馆闭店
今年以来,多地俄罗斯商品馆迎来闭店潮。来自长沙、成都、杭州、广州、重庆、苏州等多地的消费者向记者反馈,家附近开的各类俄罗斯商品馆接连闭店。

“去年12月刚开业那会儿,店里挤得连转身都困难,收银台前的队伍一直排到店门外,等结账至少要半小时。但春节过后,明显感觉顾客一天比一天少,到三月份已经门可罗雀,上周经过时发现已经关门了。”一位长沙消费者向记者描述道。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多位受访消费者均表示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见证了俄罗斯商品馆从走红到衰落。
蓝鲸记者了解到,相关门店的经营时长大多不超过半年,一些门店甚至不到3个月便已闭店。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一些仍在维持营业的门店也处境艰难濒临闭店。
蓝鲸记者走访多家俄货馆发现,大部分门店都挂着打折标语,即使在客流最旺的晚高峰,店内也只能看到零星几个客人,客流量也大不如前。

据门店员工透露:“过年的时候生意特别好,现在天气热了,生意不如从前,一天营业额做个一两千。我们8月份还会翻新一下,到时候生意可能会好一些。”
此外,还有俄货馆打出了“全场3折、清仓甩卖、亏本处理”的标语,门店内货架上的商品寥寥无几,大部分区域已经清空。

“现在这个风口已经过去了,客流量锐减。目前我店里的货都是买一送一处理,但还是很难卖。后面肯定也不再进货了,好在我存货不多,等清完这波库存我就准备转型做其他生意。”安徽某俄罗斯商品馆老板老季向记者坦言。
有人半年亏损百万
在营门店日入不到2000元
去年年底,以熊为标志、蓝白色为主色调、俄罗斯产品为卖点的“俄罗斯商品馆”席卷全国各大城市。
彼时,多个俄罗斯商品馆连锁品牌在国内展开加盟招商,其中包括俄比熊、俄满多、俄克士、俄货优选、UNAVITA等。他们不光分布在上海、杭州、成都、深圳等一二线城市,也在市县地区快速下沉扩张。
此类门店以原装进口为核心卖点,主营休闲零食、面包饼干、奶制品、套娃、生活日化等俄罗斯特色产品。店内随处可见“战斗民族”“硬核好物”“乌拉”等标语,“俄罗斯味”十足。

短短半年时间,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红店,正如潮水般退去。
老季告诉记者:“我们店是去年12月初开的,前三个月日均营业额能达到7万,巅峰时期月营业额高达60万,而现在一天都不到2000元。算上人工、水电、装修,总体是亏损的。”
至于具体亏损金额,老季并没有透露,但另有加盟商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投资的店,短短半年时间便亏损超过百万。
俄罗斯商品馆的经营危机始于今年年初。据老季回忆,当时网络上突然涌现大量仿冒俄罗斯商品的负面讨论,导致销量直线下滑。虽然部分俄罗斯商品确实存在口味过甜、不符合中国消费者偏好的问题,但最致命的是舆论风向的突然转变。
老季还称:“小城市的店铺受影响相对较小,大城市的店铺受到冲击更为严重。这也是俄罗斯商品馆在一二线城市会迎来闭店潮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俄货馆开不下去了?
俄罗斯商品馆大面积退潮,核心问题在于初期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货不对版的情况。部分门店打着俄罗斯的名头,销售的不少商品却产自黑龙江等地。
2024年12月,蓝鲸记者在《俄罗斯商品馆虚实调查:大列巴东北产,毛利最高可达60%,有品牌计划五年开店1000家》一文中揭秘了俄罗斯商品馆的商品构成,其中俄罗斯进口和国产商品占比大概在80%、20%。火腿、面包、部分奶粉等是东北生产,其他均为原装进口。
以多家俄罗斯商品馆畅销的忆喀秋莎牛筋肠盘肠为例,虽然包装上有大量俄文,但它们的商品条码以69开头(一般指中国大陆出厂),实际生产商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

彼时,招商人员还称:“开一家俄货超市不含房租的启动资金大概在40-50万左右,整体的利润率在40-60%。100平左右的门店基本上可以做到平均日营业额1万左右。快的话三个月、慢的话五六个月就能回本。”
部分商家通过俄式风格的装修和包装,将普通国产商品宣传为稀缺进口货高价销售。这种容易误导消费者的营销方式也加速了市场热度的消退。
1月8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再次对“俄罗斯商品馆”门店展开检查,共检查相关门店或展位47家,已立案6起。
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对关注度比较高的经营主体资质、店招标语宣传、商品来源产地等问题进行了检查。对个别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
1月17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发布提醒,目前俄罗斯国家馆在中国的官方地址仅限于在俄罗斯出口中心支持下开设的场馆。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称,一些商店打着俄罗斯产品的幌子销售假冒产品或非我国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不符合质量的要求,与俄罗斯生产的同类产品不同,但在包装上却使用俄文来模仿俄罗斯原产地。我们呼吁买家在购买产品时多加留意,检查产品的生产地和有效期,以免买到失望的产品。
蓝鲸记者今日走访发现,在监管部门整改过后,大部分在营的俄货店已较为规范,货架上清晰标注着产地来源。

随着俄货店的不断退潮,曾经的加盟商们被迫转行做起了别的生意。就连一些连锁品牌甚至也放弃了俄罗斯商品的路线。例如连锁品牌UNAVITA,其官方账号去年年底还在推送俄罗斯商品的相关内容,但从今年2月就开始转做全球商品类目。

但仍有一部分品牌在市场中坚持,一位俄货连锁品牌的招商人员告诉记者:“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俄罗斯商品馆是蓝海项目。今年年初行业确实遭遇了断崖式下滑,但这恰恰是布局的最佳时机,因为该关掉的都关掉了,市场竞争不像年初那么大。我预计8月中旬后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我们品牌本月已新开了四五家门店,下月计划再开7家,今年预计将扩张到百家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