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2 16:46:39 股吧网页版
零一万物发布“超级员工”企业智能体
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彪

  今年年初宣布全面转向To B企业服务市场后,李开复创办的零一万物推出了旗下首个智能体(AI Agent)产品。

  7月22日,零一万物发布了旗下“万智”企业大模型平台2.0,并推出面向企业服务的超级员工智能体“万仔”。

  在公司录制的演示视频中,企业客户只需输入一条指令,例如制作一份专业消费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万仔”Agent就可以完成搜集品牌信息和市场数据、筛选分析目标品牌并整理结论、搜集内外数据生成报告、草拟招商方案、生成PPT发送至用户邮箱等等任务,整套流程全由Agent自动生成。

  李开复现场介绍称,超级员工Agent能够服务于金融、保险、零售、法律、游戏等行业客户,在企业场景下去执行编程、研究等内部工作任务。

  2025年上半年,AI Agent成了AI大模型领域最受关注的方向。Manus爆火后,各家模型大厂集体下场,百度发布 “心响” 通用智能体APP,阿里 “心流” 、字节跳动“扣子”纷纷涌入赛道。

  “大概30多年前,我还在苹果时,公司曾描述了人类最终极的用户体验:人类不用去操作电脑、手机,也不需要用APP,只要告诉天才Agent,我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天才Agent会把这个目的拆解成一个一个任务,并且根据任务进行工具调用。”李开复在演讲中提到,苹果内部讨论的这种“委托式用户体验”描述的就是AI Agent的雏形。

  对于今年是AI Agent元年的外界热议,李开复认为,Agent之所以能够在2025年爆发,底层技术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是强推理大模型的出现,美国有OpenAI的o3、Anthropic的Claude3.5,中国有阿里通义千问Qwen3、DeepSeek R1。

  大模型的推理能力越来越强,使得AI能够完成任务拆解和规划,人类给到目标,大模型就可以分步骤拆解,分析任务如何完成、如何把多任务进行串联。

  李开复认为,AI Agent也正经历三个阶段的演进:2024年,市场上所展示的还主要是“工作流Agent”,像Agent订酒店、航班,这个阶段人类预设任务流程,Agent依赖固定工作流程,缺乏深度推理和泛化能力,适用于简单场景;2025年是“推理Agent”,Manus、OpenAI最新发布的ChatGPT Agent 都属于此类;而未来将是“多智能体协同(Multi-Agents)”,类似于医院里的多科室专家会诊,可以实现Agent之间的协同。

  而对于现阶段的智能体能否做到所宣传的“通用”,李开复提到,目前处于推理Agent早期,Agent产品都是基于推理引擎研发,仍然会出现模型幻觉,虽然各家已经有很多厉害、炫酷的功能演示,但未必能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从他的观察来看,市面上的大多数Agent都是面向消费用户的To C(用户)应用,能够满足企业客户需求的To B(企业)应用非常少。

  与To C相比,To B市场的企业客户需要能够真正胜任其内部工作的专业Agent,并且对AI工作过程中的“犯错”容忍度更低。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客户的内部数据不公开,AI公司需要真正进入行业、与客户深度合作才能完成开发。

  据李开复介绍,零一团队近期跟一个客户曾前后一共谈了将近70轮,才拟定要做什么样的项目。还有客户要求数据不离开公司、不接受远程操作,公司会派算法工程师坐飞机去到现场实地部署产品。在他看来,早年AI创业时宣传AI赋能千行百业是“拿着锤子找钉子”的模式,而现在AI行业要做To B生意,必须要跟行业建立更深的合作。

  在发布会后的采访环节,李开复也告诉界面新闻在内多家媒体,全面转向To B市场后,零一万物目前的打法是“定制化加标准化”,不做 “做一单赔一单” 的纯定制生意,也极少去参与市场的公开招标抢订单。在商业化策略上,公司不会走烧钱路线,会考虑技术落地应用的成本,创造高价值的同时制定更合理的价格,以确保业务增长的同时,不让收入被成本吞噬。

  据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马杰介绍,公司目前在游戏、能源、汽车、金融领域都在谈千万元以上的订单。李开复也表示,公司起步初期不会有太多大客户,但对每一个项目都保持了高投入,希望通过深度参与,与客户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追求更大的商业价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