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2 02:47:29 股吧网页版
湖北夏季“顶流”小龙虾撬动千亿产业链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茜

  7月的江汉平原,暑气蒸腾的稻田里,虾农们正弯腰收起地笼。笼网抖动间,青褐色的小龙虾挥舞着螯足跃出水面,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金光。这是湖北潜江夏日寻常的清晨景象,却藏着一个县级市撬动千亿产业的密码。

  作为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最大、加工出口第一的省份,湖北的盛夏与小龙虾紧密相连。2024年,全省小龙虾养殖产量达143.7万吨,同比增长15.6%;综合产值1841亿元,同比增长9.7%。在潜江,这座人口不足百万的城市,小龙虾更成了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年交易总量80万吨,占湖北总产量的60%、全国的25%,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小龙虾之乡”。

  故事的加速键,始于2023年湖北省出台的“虾十条”。这份政策,明确“潜江龙虾”为湖北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举全省之力共打“一张牌”。两年来,潜江龙虾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探潜江的田间地头和市民餐桌,这场由“一只虾”引发的产业革命,翻开更鲜活的篇章。

  破局养殖技术实现“四季有虾”

  7月的潜江,空气中都弥漫着小龙虾的香气。夜幕降临,潜江生态龙虾城数十家虾店灯火辉煌,停车场里停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食客三五成群,大快朵颐。

  潜江小龙虾产业的起点,正是这烟火气十足的餐饮端。一锅油焖大虾火遍全国后,数据见证着它的吸引力:今年“五一”假期,潜江靠“吃虾”吸引超107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21.43%,旅游总收入8.29亿元。

  不过,“夏日顶流”也曾遭遇“成长的烦恼”。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小龙虾喜暖惧寒,潜江龙虾产业发展出现过“春卖虾苗夏卖虾、寒冬腊月空塘趴”的季节性困局,造成市场消费冷热不均。

  “传统养殖模式中,小龙虾因低温休眠、苗种短缺、营养不足等瓶颈,每年有近半年时间处于市场空白期。”李明波表示,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重点攻关“四季有虾”等产业技术难题,升级“虾+稻+N”立体共作模式,满足消费者“时时尝鲜”的需求。

  记者在池塘精养“四季有虾”同塘育养分离示范基地看到,池塘中间的绿色养殖网将整个区域划分为繁育区与养殖区。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养殖师傅捞起虾笼,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小龙虾正从笼中探头而出。

  据李明波介绍,通过水温调控、种质优选,种虾培育与苗种生产实现了全年化。而池塘底部的水草也暗藏玄机,科技人员筛选出适温性强、生态功能突出的水草品种,并结合微生物技术稳定池塘水体环境。

  冬季养殖的另一大难关,在于如何让小龙虾“吃好”。李明波介绍,经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的饲料,可以提高低温下饲料的诱食性和消化吸收率。同时,“肠外营养精准补给”方案定期向养殖水体投放矿物质,确保小龙虾冬季顺利蜕壳。

  技术突破带来的不仅是产量提升,更重塑了市场供给格局。去年12月,当地首次举办冬捕仪式,实现小龙虾规模化错峰上市。据湖北省渔业统计系统数据,今年一季度,潜江小龙虾产量达2.56万吨,同比增长约9%;产值达27.32亿元,同比增长41.21%。

  今年夏天,在全国多地小龙虾价格普遍回落、甚至“腰斩”的背景下,潜江小龙虾逆势上涨。据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介绍,今年上半年,潜江规格2至4钱的小青龙虾均价为18.9元/斤、规格4至6钱的中青为26.5元/斤,分别同比上涨16.7%和8.2%。唯一出现回落的是规格8.8钱以上的“炮头”,今年1至5月的均价为73.6元/斤,同比下降9.1%。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章云表示,随着“四季有虾”的技术推广,冬春虾上市有效拉长了供应窗口,缓解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小龙虾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然是“养有所得”的支柱型产业。

  升级物流速度至最快4小时

  受益于“四季有虾”技术的不仅仅是养殖端。在潜江市郊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张老四水产档口的负责人张强,也感受到了养殖模式升级带来的红利。

  7月20日清晨5时许,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已是灯火通明,张强安排着工人们分拣、打包,将刚收购回来的小龙虾发往全国各地。尽管消费者常觉得夏季是吃虾旺季,但市场规律却有所不同。张强介绍,每年4、5月是交易高峰期,目前已进入淡季。不过得益于养殖技术的升级,以及消费市场的需求拉动,他的档口实现了四季运营。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有“中国虾谷”之称,由潜网集团打造,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市场,今年上半年交易额达75.27亿元。不到上午9时,张强当天收购的2000多斤小龙虾便已售罄。最快4个小时,最慢也只需14个小时,这2000多斤小龙虾和交易中心里其余660余家档口售出的小龙虾一起,经由一辆辆冷链车送达全国各地。

  这幕“龙虾千里一日达”的场景,背后是以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为枢纽,打造的直达全国600余城的运输网络。潜江“虾谷快运”体系,整合了3000多辆专业冷链车、1200个城市配送网点,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点对点直达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张强对此感受深刻。想起父亲曾在家中独自经营小龙虾的场景,他对比到,“市场最大的优势是效率高”,在家单干时货多了没地方销,货少了不够发,而市场里商户间能灵活调剂,出货速度大幅提升。此前客户多局限于大城市,如今冷链物流让二三线城市也纳入了供货范围,大大减少了损耗。

  “标准化交易市场的建设,破解了各自为战、物流时效差、规格标准乱、信息不对称等小龙虾产业发展中的流通痛点。”潜网集团企业规划部部长王丽晴表示,通过严格执行涵盖分拣包装、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等系列标准,推动整箱打包小龙虾的48小时平均鲜活率提升至94%。这些标准体系成为潜江龙虾品牌溢价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每日发布的“行业指数”成为全国行情的风向标。“价格透明了,上下游都不吃亏,市场进入良性循环。”张强坦言,信息差的消除让交易纠纷下降了近六成。

  目前,潜江采用“龙头企业+国资平台”协同模式,建成了集价格指数、产业数据、商城交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招商孵化等于一体的小龙虾供应链平台。平台入链企业1094家,累计交易金额达161.2亿元。

  记者注意到,流通领域的创新,让潜江小龙虾走向全国餐桌的体验不断升级。“百城万店”工程已推动全国开设潜江龙虾品牌店超4000家,形成全国连锁矩阵。此外,支持配送到家或门店提货的虾卡、电子卡等中高端产品推广至一线城市。

  物尽其用建立全产业链

  潜江小龙虾产业迈向千亿规模的另一关键驱动力,在于对产业链的挖掘与全要素利用。从餐桌爆款美食到生物医药原料,当地通过精深加工技术构建起覆盖全价值链的产业生态体系。

  在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鲜活小龙虾经过自动分拣、超声波清洗、高温熟制、极速冷冻等现代化工艺,转化为标准化真空包装产品。据介绍,该集团年加工能力达3万余吨,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还远销欧洲、北美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传统加工中的虾头、虾壳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开发出虾粉、虾油等附加值产品。该公司负责人透露,去年产值已达17.5亿元,今年目标是冲刺20亿元。

  产业链的延伸在潜江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得到体现,废弃的虾壳经过一系列工序,转化为可直接口服的甲壳素胶囊。目前该公司年产此类保健胶囊达50亿粒。

  数据显示,潜江48家小龙虾规上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80万吨,年加工产值270亿元。在潜江小龙虾产业链延伸中,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

  今年5月,在湖北“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上,良品铺子与湖北头部小龙虾餐饮品牌虾皇、晓飞歌联动,首次推出香酥龙虾尾、小龙虾双味火锅套餐两款新品。同时,良品铺子与虾皇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将围绕小龙虾休闲即食产品供应项目展开合作。

  良品铺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潜江小龙虾的养殖标准符合公司从源头把控的合作模式要求。良品铺子在潜江的龙虾基地设置了24小时水质监测系统,确保小龙虾在弱碱性水体中自然生长,也保证了每只虾的“成长档案”可追溯。消费者扫描产品包装二维码,即可查看原产地信息,直观了解潜江龙虾的生长环境。

  地域美食“出圈难”一直是行业发展痛点。该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像“潜江龙虾”这样的原产地好物走向全国,良品铺子发挥在用户需求挖掘、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结合潜江在原料基地与加工产业的优势,首先推出了上述两款产品试水。

  “传统小龙虾多以餐饮或冻品形式存在,受场景限制明显。”该负责人表示,以香酥龙虾尾为例,公司通过真空环境下的低温烘干,让龙虾尾外壳变酥,同时锁住风味,制成可常温保存的零食。从此前销售来看,小龙虾类产品或将成为公司零食品类的新增长点。

  在不久前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潜江龙虾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潜江市副市长王冰表示,未来潜江将聚焦四季有虾、工厂养殖、标准制定、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继续精准突破,推动“潜江龙虾”由一季红变四季红、由一桌红变满堂红、由一城红变天下红,加快形成千亿龙虾特色产业集群,为湖北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贡献潜江力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