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2 00:10:40 股吧网页版
江苏浙江安徽同日发布经济数据半年报 苏超让没有夜生活的江苏人出来吃夜宵
来源:上观新闻

  7月21日,江苏、浙江和安徽同日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

  根据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江苏GDP达66967.8亿元,同比增长5.7%;浙江为45004亿元,同比增长5.8%;安徽为25723亿元,增速5.6%。苏浙皖上半年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

  总的来看,三省均交出了稳中有进、向新向好的半年答卷。具体分析,苏浙皖的经济图景又各有特色,江苏守住“压舱石”,浙江稳控“主引擎”,安徽则点燃了“加速器”。

  向新向好

  向新向好,集中体现在关键的经济数据上。观察苏浙皖上半年的成绩单,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均有亮点,但产业侧重和拉动方式有所区别。

  从结构上看,“苏大强”继续保持“三产协调”的格局,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和5.9%,6.7%,为全省经济托住了坚实底盘。浙江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增加值26921亿元,增长6.0%,占比将近六成。安徽制造业持续发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41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增加值同比增长。

  外贸表现方面,江苏以庞大的体量稳居外贸第一梯队。上半年,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9%。其中,出口1.88万亿元,增长9.4%。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机电产品为主的“长板型出口结构”,在全球订单调整周期中仍保持相对韧性。

  同样是外贸大省的浙江,由于对美出口依存度较高,受关税风波影响,其外贸一度承受巨大压力。不过,风浪之下,浙江外贸展现出了强劲韧性。上半年,浙江货物进出口总额2.73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出口2.07万亿元,增长9.1%,占全国份额的15.9%,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19.8%,位居全国首位。

  安徽外贸的表现也颇为亮眼。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585.4亿元,同比增长15.2%,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3098.5亿元,增长15.4%;进口1486.9亿元,增长14.7%。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额2229.1亿元,增长18.5%。尤其是汽车,出口汽车(含底盘)46.1万辆,出口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加29.9%。

  消费方面,苏浙皖均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势头。上半年,江苏消费需求延续恢复态势,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8.4亿元,同比增长4.9%。“苏超”火遍全网,线下带动作用同样强劲,“十三太保”中,超过10个城市的夜宵订单周环比增长翻番。受此影响,江苏全省上半年餐饮收入2622亿元,增长10.7%。

  上半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79亿元,同比增长5.3%。浙江的特点,是在“品质消费”赛道上发力,数智消费各个品类均快速增长,尤其是限额以上单位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倍、84.5%、77.5%、68.6%。

  安徽的关键词,是线上线下并重。线下零售方面,得益于实体业态不断丰富,安徽引进山姆合肥、泡泡玛特等各类首店637家,其中仓储会员店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零售额增速保持在30%以上。此外,通过推动全省超千家企业参与“进电商平台”行动,安徽线上消费增长明显,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6%。上半年,安徽实现社零总额12051亿元,同比增长5.5%。

  投资的支撑作用,同样明显。其中,江苏、浙江增势平稳,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浙江的数据则是1.4%。分领域看,江苏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2%,扎牢了基本盘。同时,新兴动能正在强势切入。例如,浙江制造业投资增长10.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2%;安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1.2%,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投资分别增长55.9%和94.8%。

  拼字当头

  数字背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发展动能的变化。苏浙皖三省的发展底色,正在被“新质生产力”重构。

  在三省当中,江苏制造业体量最大、产业链最全,并正巩固“产业硬核”的优势。今年以来,江苏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0.6%、41.3%。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规上数字产品核心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9.5%,增速均高于全部规上工业。

  浙江牢牢抓住“新”这一关键词,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创新投入持续走高。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营业收入2.1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42.0%,同比提高0.7%。

  另一方面,在新质生产力赛道,浙江优势逐渐外溢: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笔记本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全面飘红,分别增长85.7%、65.2%、47.3%和43.3%。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7%、12.0%、11.1%和9.8%。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动能“多点开花”,技术红利正加速释放。

  在这之中,民营经济的作用不可忽视。截至6月末,浙江在册经营主体达到1126万户,民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占比96.8%。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0%,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值;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24万亿元,占全省81.9%。在服务业领域,民营企业1-5月营业收入增长9.4%,贡献七成以上增量。

  这体现出浙江的优势。浙江民企不仅“多”,而且“能”:能制造、能出口、能服务,它们构成了浙江经济韧性的底层结构。

  相比之下,安徽正在追赶,但仍存在差距。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总量的51.9%,虽同比提高,但并未形成压倒性优势。目前,安徽的民营企业仍以中小体量为主,在高端制造、服务创新等领域尚需补链。不过,安徽的潜力在于“新增”:上半年全省新增各类经营主体近70万户,无论是民间投资还是市场信心,看起来都即将摸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门槛。

  在这种势头的带动下,安徽制造业同样正在经历从“量”向“质”的跃升。上半年,安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0.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6%,贡献率为40.2%。主要工业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3%,集成电路增长9.9%,工业机器人增长93.3%。

  企业侧持续发力,政府侧同样拼字当头。产业升级,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政策的导向与支持。

  江苏的政策突出一个“稳”字。江苏是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今年5月,江苏还专门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成效也很明显,上半年,江苏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33家企业入选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单,对全省技术创新、保供应链安全、稳定就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初,浙江连续第四年在新年伊始,第一时间出台新一年度的“8+4”经济政策体系,并且力度再加码,安排的省级财政资金继续保持超千亿元规模,意在强化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平台型企业培育。到了3月中旬,在提振消费的国家方案出台的同一天,浙江同步发布本省行动方案,政策节奏对标国家,执行层面直通企业与消费者。这样的安排,有利于保障政策红利传导到项目末端,形成从研发、制造、市场到出口的政策闭环。

  对比来看,安徽的政策更聚焦“集中突破”,切入点更小,更注重精准性。例如,聚焦制造强省、科技强省等战略,围绕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强化用地、能源、财政、人才等全要素保障。各市广泛采用“揭榜挂帅”“政企共谋”“配套直投”等方式,“快、准、狠”式地推进项目落地。尤其在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上,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机制。

  观察苏浙皖三省的半年成绩单,总的来说,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并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虽然打法不同,但目标相当一致——都要在新旧转换的关键期,把握节奏、蓄力前行。如今,2025年已进入下半场,前路仍然充满挑战,同时也让人满怀期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