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1 23:25:50 股吧网页版
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例!专家详解佛山基孔肯雅热如何暴发 未发现人传人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钱童心

  7月21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7月20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详细解释了基孔肯雅热疫情在本地是如何暴发的。

  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发布消息称,在一周之内确诊了478例基孔肯雅热。而这些确诊患者都指向同一个源头——一位从斯里兰卡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病毒跟随这名务工者入境,又在本地伊蚊的传播下悄悄扩散,最终酿成一场本地暴发。

  卢洪洲介绍称,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为正链RNA病毒。1952年,基孔肯雅这种疾病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1953年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类似,容易误诊。虽然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我国曾于80年代报道在云南人群中发现存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

  基孔肯雅的流行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在城市型疫源地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以人-蚊-人的方式传播,其流行以不定期出现的暴发为主;在丛林型疫源地中,受感染的灵长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以灵长类-蚊-灵长类的方式传播,其病毒流行可长期存在。

  另据介绍,基孔肯雅病毒不会在人际传播,人通过被带毒的伊蚊叮咬而感染,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伊蚊在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8至12天的潜伏期再传播病毒。病毒在蚊体内存活时间较长,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蚊虫在吸血时,如更换宿主,可立即机械传播该病毒。

  灭蚊是切断传播源、控制疫情蔓延的主要手段。此外,该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8以上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杀灭病毒。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