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7月21日电(林郑宏)7月18日,第九届AI&FOF投资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由排排网集团与世纪证券联合主办,银河期货、国联期货、私募排排网、公募排排网协办,以“智算未来·量化跃迁”为主题,汇聚了FOF投资、量化投资、券商资管、公募基金、期货资管等多领域专业人士,深入探讨了AI时代下FOF与量化投资的创新发展新机遇。
证券类私募年内有望重回6万亿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丽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上半年私募行业优胜劣汰已逐步显现,但整体赚钱效应良好,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维持在5万亿元以上,年底有望重回6万亿元。此外,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头部机构已开展了全面的AI投入和布局,未来将会赋能多类投研场景,有望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
倍漾量化创始人冯霁深入探讨了大模型时代为量化投资领域带来的变革性影响。他认为,大模型时代对于所有知识密集型的科技企业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量化投资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优化现有流程的工具,而是重新定义流程的核心。冯霁进一步阐释了倍漾量化的创新实践:“倍漾量化做的,就是将整个量化交易的工艺流程进行重构,这样做才有可能把人工智能的潜力彻底的释放出来。”
世纪证券资产配置团队负责人吴贤敏表示,未来金融科技肯定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会成为很多FOF机构的护城河,但是量化和AI金融科技无法完全替代人的角色。“因此我们的FOF投研团队,也需要不断持续学习,来不断的优化和迭代自己的投研框架。”
百亿量化私募蒙玺投资创始人李骧就量化投资领域的发展前景分析认为,量化行业是竞争激烈的,得先投入,才能聚集人才,然后才有技术积累和策略迭代,最终造就好的业绩。“量化行业的发展终局,是通过精细化的发展,实现投资标的的有效定价。”
AI作用很大但难以替代人的角色
在“FOF投资在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圆桌对话中,与会嘉宾们围绕AI在FOF领域的应用现状展开热烈探讨。
世纪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乔伟表示,AI能提高决策质量的下限,却很难提高上限。乔伟表示,AI替代一个有十几年经验的FOF投资经理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世纪证券的宏观研究相对较强,但也面临从研究结果怎么映射到中观、映射到各大类资产、映射到微观的管理人的配置问题,我想AI这时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中邮基金资产配置和FOF投资管理部投资经理王亚迪认为,量化FOF的投资标的是具有明显高频交易特性的子基金,与宏观因素的关联性相对有限,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会借助AI技术挖掘将高频和中低频交易联系在一起的方法。
盈诚投资董事长甯辰表示,AI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大的,前沿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加,就从量变到了质变,但对于FOF领域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FOF行业的关键问题在于投资方法论是什么?目前整个FOF投资领域的方法论还没有成形,可能还处于正在形成FOF自己的投资方法论,投资框架的过程中。”
汇升投资首席财富官朱一顺认为,任何单一策略是很难完成财富管理需求的,只有借助资产配置和FOF的方法论才能匹配财富理需求。财富管理是千人千面、需求多样而差异化的行业,因此FOF投资逻辑也需不断地进化完善。“我们可以把AI当成算力加速器和工具,而逻辑来自各家FOF机构对投资的理解,定义出方法论之后,运用AI高效完成这个逻辑的演绎。”
交投活跃助量化策略上半年表现出色
在“国内量化投资发展新动向探讨”圆桌对话中,与会嘉宾们围绕AI时代量化策略的新动向,分享了AI在因子挖掘、策略优化中的实践成果。
茂源量化总裁助理刘诚昊深入阐释了量化投资与大模型技术的底层逻辑关联。刘诚昊表示,大模型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投喂海量数据、识别复杂模式,并持续训练与优化,最后产出结果,量化也是同样,所以可以理解为量化就是人工智能应用于证券投资领域的垂类大模型。“很多同行打造的专利,甚至是可以通过工程学方式把交易算法嵌入到芯片,这也能快速提高交易效率。”
鸣石基金高级副总裁蔡贤对当前量化策略的市场表现进行了专业解读。他认为,今年以来,量化策略的超额收益表现亮眼,主要得益于两大积极因素:一方面,量化行业经过主动控规模,管理人更加注重策略容量与业绩的平衡,整体管理规模趋于合理;另一方面,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为量化策略创造了更有利的交易环境。
蔡贤还认为,当前A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小市值效应,中小盘股波动性较大,这为量化模型提供了丰厚的阿尔法挖掘空间。“需要指出的是,小市值策略的核心矛盾在于流动性管理,对于能够承受较高波动率的专业投资者而言,这类资产具备特有的配置价值。”
艾方资产董事长蒋锴表示,今年来量化超额收益表现较好,一方面源于监管层比较鼓励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很多中小市值股票比较活跃。另一方面源于成交量的放大。“如果量化行业规模扩张过快,而市场成交量和活跃度不能相应跟上,对超额收益也会带来比较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