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 2023 年开始加仓,今年提升了 A 股的投资,年初就开始大幅加仓。”近日,在深交所主办的“境外投资者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活动,奥恺基金创始人曾晓松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这是当前外资机构持续加码中国核心资产的一个缩影。
7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场获悉,深交所邀请了来自20余家境外主权基金、大型长线资产管理机构的近40位代表走访,走访了立讯精密、麦格米特、中集车辆三家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深市上市公司。
活动现场,境外投资者就行业趋势、经营情况、发展规划等与上市公司展开交流,他们普遍表示,目前对投资A股观点整体较为正面,将研究相关投资策略。
“过去几年,有部分境外机构的同行,对于中国的看法存在误差,我们认为中国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不是普遍面对市场当前的需求,而是在为未来做准备。”JMC Capital首席投资官张德懋对本报记者指出。
张德懋对记者进一步指出,在所有的市场中,更多看好香港市场,“香港是金融中心,未来如果中国企业减少去美国上市,(他们会)把步伐转移至香港市场,所以说我们特别看好港交所的企业。”从行业上看,张德懋看好内需消费、科技类企业。
此外,张德懋还认为,从避险资产的角度看,中国资产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自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开始升级以来, 中国一直在默默,、审慎且系统地筹备应对之策,如果未来市场上出现一些黑天鹅事件的话,中国资产会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中国比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对贸易摩擦升级、地缘冲突等事件准备更充足。”
曾晓松也对记者指出,最近几年,国家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是坚决执行改革开放的路线,鼓励科技发展。同时,在民营经济领域,民营企业家、科学家及资本家三者结合,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像今年年初的DeepSeek和宇树科技,我们认为只是这股趋势中一个比较大的亮点,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亮点尚未被发掘。作为专业的投资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去发掘这些还没有被发掘的亮点。”曾晓松进一步表示。
从投资方向上看,曾晓松表示,未来更看好具备“专精特新硬”核心特征的资产——这类资产既聚焦细分领域实现“专业化”深耕,以技术壁垒构建竞争护城河;又通过“精细化”运营打磨产品与服务,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上形成优势;更以“特色化”定位避开同质化竞争,在细分市场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同时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突破与专利成果;最终落脚于“硬科技”实力,在机器人、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