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在卢森堡小镇申根签署协定,创建申根区,旨在实现各国间人员和货物自由往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如今40年过去了,申根区历经扩容,已有29个成员国,覆盖4.5亿人口。然而,近年来受难民危机等影响,12个申根国家在申根区内部边界实施临时边境管控,对申根区的前景又带来一定挑战。近日,本报记者走访申根小镇,感受申根区的日常运转,探寻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欧洲一体化成果正经历怎样的变化。
一段象征跨国信任与合作的历史
仲夏午后,记者驾车穿行于卢森堡东南部,高架桥下“边界不应重筑,通行必须自由”的标语格外醒目,提示着目的地申根小镇已近在眼前。这座摩泽尔河畔的小镇与德国、法国隔河相望,周边葡萄园环绕,是卢森堡知名的白葡萄酒产区。
沿着河岸前行,抵达《申根协定》签署地——申根博物馆前的“玛丽·阿斯特丽德公主号”船。1985年6月14日,五国代表在此签字,宣告内部边检的终结。如今,经过翻新的船体静静地停在岸边,舱内陈列着当年签约的影像资料与老式胶片相机等,它们与申根博物馆共同讲述着这段象征跨国信任与合作的历史。
“申根愿景曾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申根博物馆馆长玛蒂娜·克奈普已在此任职超15年,她向记者坦言:“如今人们对在申根区域自由通行习以为常,但在那时,要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曾面临重重挑战。”在她看来,“申根小镇的日常就是‘无边界欧洲’的鲜活注脚,《申根协定》代表着自由、信任、合作与和平,但是这些价值并非理所当然,需要我们代代守护。”
为纪念《申根协定》签署40周年,申根博物馆最近对展厅进行了升级改造。布展涵盖历史文献、影像资料、互动体验区等,并循环播放对跨境通勤者、移民、边境官员等群体的访谈,展示他们对区域内自由通行的理解。在申根博物馆的访客留言簿上,一位游客写道:“持申根签证可畅行多国,无须反复查验护照,这样的体验令人印象深刻。”
离开博物馆,记者步行穿过摩泽尔河大桥,桥上德、法、卢三国车辆往来无阻,没有任何边检设施。过桥右转即入法国境内,左转则抵德国,半小时内便可完成三国穿行。在德国小镇佩尔,60岁的居民哈拉德向记者回忆起边界管控的过往:“协议生效前,无论行人还是货车,过关时都要排队接受检查,耗时又费力。”如今,哈拉德早已习惯跨境生活:与法、卢两国的友人定期相聚,每月两度驱车前往申根小镇加油,“卢森堡油价比德国便宜20%,我常去那边加油,这是实实在在的便利。”相互道别时,哈拉德给记者展示了他的手机屏保,照片里他女儿的笑脸格外明媚。“她在法国读书,将来想做一名教师,这样的人生选择,跟申根区带来的人员自由流动密切相关。”哈拉德说。
申根区作为全球最大的无边境区域,有近七成欧洲国家加入其中,其统一签证政策为游客、劳动力与企业的跨国流动提供了便利。自协议实施以来,如今每天约有200万跨境通勤者,边境区域从分隔带变成协同体。成员国还在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多个领域展现了一体化的成果。尽管面临安全与治理的现实挑战,这一制度仍被广泛视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成果之一。
临时边检常态化动摇一体化根基
近年来,申根区也遭遇“成长的烦恼”,面临一些现实挑战。7月初,波兰内政部发布公告,从7月7日至8月5日在与德国和立陶宛接壤的边境实施为期30天的临时管控措施,以遏制非法移民进入波兰。据波通社报道,波兰边防总部的康拉德·什韦德表示,检查将是抽查式的,边防人员将优先检查小巴和载有多人的车辆。他同时也强调,这不会是加入申根区之前的那种边境检查。此间分析认为,波兰恢复边境管控措施,一方面是阻止非法移民经拉脱维亚、立陶宛进入波兰,同时也防止有非法移民被从德国遣返回波兰。
事实上,自2015年欧洲遭遇难民潮以来,一些国家相继启动临时边检措施,在边境城市等待边检的汽车又排起了长龙。据欧盟委员会统计,截至目前,申根区29国中已有12国启动边境管控措施。以德国为例,2023年10月,德国在同瑞士、捷克和波兰接壤的边境上恢复管制。2024年9月,德国又宣布全面恢复陆地边境护照检查,无证人员将面临拒入或滞留。这项原定期限6个月的措施已再次延期。
根据欧盟规定,临时边检仅能作为应对“内部安全或公共政策严重威胁”的最后手段。然而,随着临时边检日趋常态化,《申根协定》的根基面临动摇的危险。贝塔斯曼基金会2016年报告曾预警,若恢复内部边境管制,10年内欧洲经济将损失约4700亿欧元。德国智库“欧洲稳定倡议”负责人杰拉尔德·克诺斯直言:“若内部边检成为常态,则意味着申根的终结。”他强调,单边管控不仅无法有效解决移民问题,反而会加剧邻国间矛盾,侵蚀欧洲一体化根基。
多方呼吁优化制度和管理体系
2025年1月,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正式加入申根区,实现与多数欧盟成员国的免边检通行。两国合计3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近年来申根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容。自2007年加入欧盟后,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历经17年才完成申根准入,这一方面折射出欧盟内部政治协调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彰显了申根区的吸引力。
欧洲舆论普遍认为,申根制度不仅保障人员自由流动,更通过简化跨境手续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有力推动了区内交通、旅游、零售等行业发展,而频繁重启临时边检,不仅削弱申根精神内核,更推高了各国边境管理成本。欧盟数据显示,取消内部边检每年为成员国节省数十亿欧元成本,对贸易、旅游、跨境通勤的促进作用显著,尤其为第三国游客提供了便利。欧盟委员会今年4月发布报告说,2024年申根区再次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逾5亿人次,为欧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对于当前挑战,欧盟表示将继续加强申根区的政治和运营治理,加快实施数字化以防范安全风险,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深化与周边及其他地区伙伴国家的关系以加强边境保护,以及进一步提高遣返没有合法居留权人员措施的有效性。
“当前的挑战,本质上是对团结的考验。每一个申根区成员都应清醒认识到,我们唯有凝聚共识、携手应对。”玛蒂娜表示,她曾到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旅游,发现许多中国游客对申根签证颇为了解,她期待全球更多游客走进申根小镇。“过去40年,申根的使命是拆除边界;未来40年,申根的使命在于如何在信任的基础上优化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