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来,权益市场行情震荡向上,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强化。近期,多只权益类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更多权益类创新产品密集获批和上报。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债券基金遭遇发行遇阻和大额赎回的双重压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权益类创新产品密集推出,成为增量资金入市的重要载体。
多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募
权益类基金发行频现提前结募情形。7月18日,国泰基金公告称,国泰上证科创板创新药ETF 7月14日开始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7月25日提前至7月18日。
华泰柏瑞中证A股ETF的募集期更为短暂。该基金原定募集期为7月14日至7月25日。7月16日,华泰柏瑞基金公告称,提前结束募集,将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提前至7月15日。
据统计,7月以来,超10只权益类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基金提前结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新基金募集资金额已达到预期,提前结束募集可以不再占用公司资源;二是基金管理人希望基金尽快成立,抢抓建仓时机。
火热发行之下,频现小爆款。7月以来,有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超20亿元。具体来看,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11774户,发行规模为24.61亿元。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6118户,发行规模为20.82亿元。
债券基金承压
部分债券基金则延长募集期。7月11日,鹏扬基金公告称,将鹏扬淳华债券基金的部分销售机构的募集期延长至7月14日,具体适用销售机构为鹏扬基金直销渠道、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同业易管家平台。亦有债券基金募集失败。7月11日,国融基金公告称,截至7月10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国融添利6个月持有期债券未能满足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此外,多只存量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7月以来,人保鑫盛纯债基金、兴业裕恒债券基金、信澳安盛纯债基金等近20只债券基金纷纷发布公告,因遭遇大额赎回,提高基金净值精度。
创新产品密集获批发行
从当前新基金发行市场来看,权益类基金堪称绝对主力。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当前共有80只基金在发行,其中纯债基金只有7只,权益类基金多达60只,另有多只含权债基正在发行。
与此同时,权益类创新产品密集获批。具体来看,近期,华夏上证580ETF及其联接基金、易方达上证580ETF及其联接基金集中获批,这是首批上证580ETF及其联接基金。同日,易方达上证380ETF及其联接基金也获准发行。据了解,上证380指数聚焦中盘新蓝筹,上证580指数捕捉小盘成长机遇。
此外,权益类新品密集上报。截至7月17日,7月以来超70只权益类基金上报。仅7月11日一天,就有19只权益类基金集中上报,并频现创新产品。具体来看,深交所及其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公司7月11日发布公告,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并将于7月25日正式实施。当日,鹏华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了创业板综指相关ETF。易方达基金、华宝基金、国联安基金则上报了首批中证A500红利低波动ETF。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债市交易拥挤度较高,机构一边倒“卷”利差,资金涌入20年期国债、50年期国债,以及非活跃券品种,信用利差也压缩至低位。而股票性价比处于相对高位,当前股债性价比仍位于具有吸引力的区间。如股市积极因素继续积累,部分资金可能从债市流向股市,加剧股债跷跷板效应。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A股和港股在过去三个季度都有赚钱效应,投资者的信心在逐步修复。在目前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面临可投资资产稀缺的处境,股市吸引力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