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冯炉丹在家中养了许多种花,她会根据不同时节规划种植不同的品种。“就像盛夏时节,蓝雪花和三角梅十分耐晒,经过悉心照料就可以开得很好。但有时,即便用心地浇水、施肥,甚至坚持两至三年也可能不见花开。这时我会反思,是否水浇多了,或者温度不够,抑或是气候本就不适宜。”
在接受采访中,冯炉丹不经意谈起了自己的养花爱好,这也藏着她对生活与投资相通的理解。在她看来,投资如养花,同样需要规划、试错、反复打磨,更需要时间与耐心。“不是付出了就一定有结果,我能做的便是控制变量、坚持观察、适时调整,等待时间和时机带来回报。”她说。
顺势而行深耕价值
“投资需要在正确方向上持续深耕,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价值生长。”作为中欧数字经济的基金经理,冯炉丹将自己的投资体系总结为“3D框架”:Direction(方向)、Deep(深度)、Duration(久期)。这三点,也正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根系和时间。
首先是方向。“买股票,投资的是未来。”冯炉丹说,要瞄准未来有数倍增长潜力的大趋势,比如她当前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这是一个以十年为周期的新兴产业,也是主动投资者能够通过研究创造超额收益的地方。
有了方向,就要更深入地研究。人工智能作为以技术驱动的产业,常常通过供给创新创造全新的需求空间。主动投资者必须紧跟底层技术的演进,真正理解这些技术变化将如何重塑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而“久期”则是她投资体系中最考验心性的部分。“在成长股投资中,市场普遍采用景气度框架进行短期判断,而我们引入长久期的视角,构建景气度和价值双维度的定价体系。”冯炉丹解释道,最佳投资机会出现在短期景气度高且估值合理的“黄金时刻”,若发现这类稀缺的机会便会成为其核心持仓。
磨炼心态修炼内功
回忆投资之路,冯炉丹说得最多的词是“心态”。“投资是一个不断面对不确定性的过程,需要学会在各种情绪里保持清醒和判断。”冯炉丹表示,她从研究助理一路走到基金经理,贯穿始终的是对投资心态的不断修炼。
2016年,冯炉丹以研究助理身份初入中欧基金时正值市场低迷,并购重组事件频发。她每天整理全市场并购公告,深入梳理标的公司基本面,靠基础案头工作一步步搭建起研究框架。“那时候没有太多外部信息参考,只能靠自己把研究功底打扎实了。”
管理基金,是她修炼心态的第二个阶段。2021年,冯炉丹开始独立管理产品,彼时市场再次进入下行周期。“刚管钱,就碰上了连跌的行情。”她笑言,正是在这种没有正反馈的环境中,她反而更坚定地深化研究、不断复盘,逐步建立起一套在市场压力中应对波动的组合管理方法。
“这期间我不断反省,究竟是市场错了还是我错了?如果市场错了,就要坚定加仓;如果是自己看错了,就必须及时认错退出。”她坦言,投资是长期的博弈,需要一颗客观与平和的心——事前冷静评估,事中理性应对,事后坦诚复盘,不容半点虚假与骄傲。
AI为基构建组合
在行业配置上,冯炉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选择具有更大产业空间的五个细分领域:AI基础设施、AI应用、人形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
她认为,AI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底座,无论是训练还是推理,对算力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长。从全球范围看,这正处于资本开支高峰期。对于AI应用,她分为效率提升、娱乐体验、连接重构三类。短期内,她看好办公自动化、AI客服等效率工具;中期维度,重点关注游戏、影视等个性化娱乐内容;长期而言,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或是人与人连接模式的重构,AI助理将成为新的社交节点,重塑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
AI硬件方面,人形机器人是冯炉丹眼中更具长期潜力的赛道,有望作为AI能力进入物理世界的关键接口,重塑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AI眼镜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则可能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平台,而智能驾驶已进入量产拐点,是当前AI应用最接近商业闭环的场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