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基于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多家外资机构纷纷表达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也使得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增强。
外资机构为中国经济点赞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解读中国经济数据时表示,上半年中国GDP表现略高于预期,这一增长动能主要由强劲的出口活动推动。自201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这有助于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持续的情况下,保持出口韧性。
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我国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中国出口保持韧性,制造业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方面,显示出产业链升级和创新动能的持续释放。
事实上,稍早之前已有多家外资机构上调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摩根士丹利研究部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和股市年中展望报告,分别将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上调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该机构同时表示,中国现行的政策框架重视科技创新,稳健推进经济再平衡。
在德意志银行集团(以下简称“德意志银行”)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2025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望持续发力,服务业产出和零售表现也展现出韧性,上调中国2025年经济增速预期,同时预计贸易竞争力有望长期支撑人民币走强。
对于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赵耀庭认为,稳定的全球贸易环境仍非常重要,中国深植于全球价值链之中,约占全球价值链活动的41%。下半年达成的任何贸易协议,都将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确定性,并助力制造商和出口商更有效地制定计划。此外,下半年可能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刺激家庭消费和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增强
鉴于对中国经济抱有乐观预期,多家外资机构表态看好中国资产。
资产管理规模逾1.2万亿美元的威灵顿投资管理7月16日发表市场评论表示,当前,投资者日益关心的问题是“下一个投资标的在哪里?”“中国”无疑是答案之一。
“基本面显示,中国的长期前景更为乐观。”威灵顿投资管理表示,从更具韧性的经济模式、支持私营部门的政策改革,到与美国以外地区的贸易关系深化,中国正积极地调整自身定位,即便在全球秩序日益碎片化的背景下,中国也能够实现蓬勃发展。
威灵顿投资管理同时认为,应重新审视中国股票配置,并给出十大理由:一是具有吸引力的估值和上行潜力;二是基本面持续改善;三是更具韧性的经济模式;四是政策支持私营部门;五是反周期的消费韧性;六是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七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八是多元化投资的优势;九是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依赖减弱;十是深化与美国以外的全球贸易联系。
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表示,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步伐不会停歇。尽管短期市场可能受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扰动,但伴随企业质量改善,加之国内利率走低,中国股市的长期投资价值正逐步显现。此外,建议投资者秉持长线投资思维,把握中国股市因潜在资金流入与治理改善带来的结构性估值提升机遇。
“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情绪日益乐观。投资者最初是受到强有力的国内政策支持的推动,随着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市场情绪进一步升温。此外,科技板块的涨势不仅限于AI领域,电动车和机器人领域也在积聚动能。”赵耀庭认为,尽管近期中国股市上涨,但中国股票的估值相较于全球和区域内市场仍相对具有吸引力。预计下半年中国将有更多刺激措施出台,中国市场具备进一步上行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