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1 00:07:19 股吧网页版
两载耕耘 一份锂电产业发展的期货答卷
来源:期货日报网

  自2023年7月21日上市至今,广期所的碳酸锂期货已运行满两年。其间,越来越多锂电产业企业通过灵活运用碳酸锂期货与期权工具,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如今,碳酸锂期货不仅成为国内锂电产业广泛认可的重要定价基准,更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成为全球碳酸锂贸易的重要定价参考。

  这背后,离不开广期所在市场培育上的努力。从发挥产业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到覆盖全国的培训活动,广期所一步步推动碳酸锂期货功能发挥,深入扎根产业土壤。

  回望过去两年,碳酸锂期货的上市,不仅破解了传统贸易的风险管理难题,更给锂电产业链注入了一剂穿越周期的“强心针”,保障其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锂电产业的“通用语言”

  “碳酸锂期货像原料采购单一样,已成为锂电行业的‘日用品’。”杭州热联集团新能源业务部负责人侯志伟感慨道,碳酸锂期货上市两年来,对锂电行业造成了深刻影响。当前,无论是原料端还是终端市场,十家企业有九家都能对“期货定价”娓娓道来,即便未直接参与期货交易,也早已通过期现结合模式开展贸易,或参考期货价格规划产销。

  这些锂电产业深度参与期货市场的现象,是热联集团碳酸锂贸易业务快速发展的“助推剂”。作为2024年才涉足碳酸锂贸易的“新手”,热联集团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今年前5个月便完成了去年全年的贸易量。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热联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国际、国内大宗商品及产业服务的杭州国有企业,经营品种覆盖黑色金属全链条,并将黑色金属领域成熟的运营模式复制到“非黑”领域。

  “没有期货工具,我们根本无法涉足锂电行业。”侯志伟表示,作为深耕大宗商品领域的企业,公司的贸易业务都依托期货市场开展。其中,碳酸锂贸易业务发展之所以快速,本质是碳酸锂期货市场快速发展的缩影。

  据记者了解,上市两年来,碳酸锂期货成交量与持仓量稳步增长,尤其是以产业企业为主的一般法人客户,参与度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期货成交量约2959.19万手,日均持仓量43.59万手。其中,一般法人客户日均持仓43.27万手,占比49.63%,相较2023年的18.50%,提升了31.13个百分点,进一步满足了产业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

  一般法人客户参与度大幅提升,反映出锂电产业企业主动运用期货工具应对市场波动的意识显著增强。

  “在碳酸锂价格下行周期,碳酸锂产业企业普遍通过套期保值锁定生产利润,同时积极采用期货点价模式销售,将现货定价与期货价格深度绑定,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效能。这种产业实践的深化,推动期货定价模式成为上下游企业的共识。”侯志伟表示,在碳酸锂价格波动下,产业企业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期货工具的甜头儿。当前,国内上下游企业都已接受以期货价格为主的定价模式,同时促使碳酸锂期货日益成熟。

  产业对期货工具的拥抱,也体现在上市公司的积极布局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71家锂电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开展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较2023年12月末的23家增长了208%。

  “这一数据大幅跃升,不仅印证了实体企业对期货工具的深度认可,更彰显了金融衍生品服务新能源产业的深度。”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碳酸锂期货让企业在价格波动中保持经营底气,当期货定价成为产业的“通用语言”,碳酸锂期货不仅是风险管理的工具,更成为推动锂电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际贸易的“刚性锚点”

  当前,碳酸锂期货不仅是国内锂电产业公认的重要定价基准,更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成为全球碳酸锂贸易的重要定价参考。

  这一突破,在热联集团的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印证。“无论是非洲当地矿主,还是国内去非洲做生意的客商,看到我们是中国企业,便知道给我们的报价要以碳酸锂期货价格为核心参照。”侯志伟表示,如今的非洲贸易市场,碳酸锂期货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交易的“刚性锚点”,市场都清楚中国企业的定价参考了碳酸锂期货,即便合同中未明确载明,期货价格也是贸易谈判的锚点。

  随着碳酸锂期货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澳洲市场的定价格局也随之重塑。“去年,我们在澳洲采购锂矿时直接以碳酸锂期货价格为基准,倒推锂矿结算价。”侯志伟介绍,当前,越来越多海外客户主动围绕碳酸锂期货价格构建报价体系。大家约定直接采用广期所点价公式结算,围绕碳酸锂期货价格,换算对应的矿价。这一定价机制,直接促使第三方平台的报价节奏与碳酸锂期货价格联动,不仅提升了价格调整的及时性,更推动了定价过程的公开透明。

  侯志伟认为,海外矿山主动跟随广期所碳酸锂期货价格调整报价,体现了市场对这一价格体系认可度的提升。这既是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效发挥的体现,更彰显了全球锂电产业对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影响力的认可。

  在企业的海外业务拓展中,广期所碳酸锂期货扮演着重要角色。碳酸锂企业通过对期货工具的创新应用,不仅有效破解了海外资源贸易中的价格波动难题,更构建了可持续的国际合作模式,推动海外业务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作为象屿集团旗下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自2018年起,象屿新能源便开始布局海外矿产。2023年9月,象屿新能源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设立集采中心。

  “长期以来,碳酸锂国际化业务面临运输及加工周期漫长,以及碳酸锂价格波动频繁等影响。”象屿新能源副总经理陈骏逸告诉记者,2023年碳酸锂价格下行,锂矿石从非洲运抵国内需要2~3个月,其间价格可能面临下跌风险,若缺乏风险对冲工具,亏损难以估量。他们当时敢在非洲布局锂矿贸易业务,与碳酸锂期货有很大关系。

  “借助碳酸锂期货,象屿新能源建立了全流程套保机制,在非洲采购矿石时同步进行期货套保,待矿石运抵国内加工为碳酸锂并销售后,再对期货头寸平仓,完美规避了跨周期的价格波动风险。”陈骏逸表示,碳酸锂期货的上市,解决了他们海外业务的现货敞口,增加了他们走出去,做强、做大的信心。

  更具突破性的是,象屿新能源将期货定价模式创新引入非洲市场,重塑了其与海外矿主的合作逻辑。“以往非洲矿市采用一口价模式,时常有矿主因担忧亏损而停采、停发。”陈骏逸表示,借助碳酸锂期货后点价模式,象屿新能源以期货价为基准核算矿价,把点价权让给矿主,让其在约定周期内择时锁价。在碳酸锂价格下行周期,还给矿主提供“提前收款+远期点价”的方案,让矿主开采后即可收款,并通过“后点价”机制,在后续价格回升后再给矿主补足差额。该模式不仅激励矿主持续开采发货,还有效确保了海外锂矿资源的稳定供应。

  广期所多维赋能

  如今,以碳酸锂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定价机制,已从最初的探索性实践,快速成长为贯穿全产业链的主流贸易模式。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既是产业链对创新模式的主动拥抱,也是广期所主动作为、多维赋能的成果体现。

  作为市场培育的“赋能者”,广期所于2024年9月启动“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推出建设产业基地、实施产业培育专项等一揽子措施。2025年4月,广期所首批“助绿向新”产业基地正式设立,确定8家产业企业为首批“助绿向新”碳酸锂品种产业基地,并支持物产中大、九岭锂业等龙头企业举办碳酸锂培训活动,有效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优势,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作为生态构建的“推动者”,广期所深耕产业一线的培育工作更显战略定力,其积极联合地方政府、证监局、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协会等在江西、青海、四川、山东等地举办9场碳酸锂品种产业风险管理专题培训,提升地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锂电新能源产业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参与程度,覆盖重点产业企业1100余人次。

  同时,广期所积极帮助期货公司培养锂电新能源产业服务相关人才,依托“新能源·向未来”人才培训品牌,持续开展碳酸锂品种线上线下人才培训。截至目前,广期所已开展26期培训,并支持期货公司举办了超过500场市场培训、调研等活动。

  自碳酸锂期货上市以来,广期所始终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市场生态。过去两年,广期所赴江西、青海、福建、湖南等锂电产业集中地区,调研近40家锂电产业企业,密切跟踪市场情况和企业诉求。今年以来,广期所对产业调研、座谈收集的意见建议积极研究跟进,将多项意见建议列入近期工作规划,逐一研究解决。这些举措既解决了期货市场“入门难”的痛点,更打通了产业企业“用得好”的堵点。

  展望未来,广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期所将继续优化出台多元化举措,持续提升碳酸锂期货的市场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产业企业的培育服务力度,使期货市场成为锂电产业企业管理市场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后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