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0 22:11:39 股吧网页版
警惕基孔肯雅热!广东佛山已超千例感染
来源:证券时报

  近期,广东佛山出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20日,佛山市召开发布会介绍,截至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均为轻症病例。

  为应对疫情,佛山多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号召公众积极行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人感染后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防范?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有什么症状?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发布提醒,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健康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将在人体内潜伏1到12天,一般为3到7天。

△图片来源:云南疾控

  感染后,患者可能会短时间内出现高烧,体温可升至39℃或以上,并伴随明显的关节疼痛,尤其集中在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持续数天至数月。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基孔肯雅热的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基孔肯雅病毒是1952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我国曾有输入病例,一般症状不重,病死率小于1/1000,危害相对较小。它不会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染,而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做好这几步

  佛山市呼吁广大市民,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治,不必恐慌,但需高度警惕、积极防控。防蚊是根本措施,关键在于“清积水、防叮咬、早诊治”。

  市民需清理积水和杂物,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驱蚊用品,尽可能避免被蚊虫叮咬;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主动报告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积极配合治疗。

  ■ 个人防护:不给蚊子开“饭局”

  穿衣“武装”:户外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护盾”: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驱蚊剂,并按说明书要求足量、定时补涂。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使用蚊帐。

  避免“高危地”:减少在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 环境清理:截断蚊子“生命链”

  无积水就无蚊虫!建议每周彻底清理家中及周边各类积水。

  翻盆倒罐:彻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罐、桶、缸、轮胎等容器。

  清淤疏堵:清理房前屋后沟渠、天台排水槽淤塞,保持水流畅通;填平洼地。

  勤换勤清:家中水养植物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宠物饮水碗、接水盘等同样需勤换勤洗。

  严密加盖: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如水缸、水池)务必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

  垃圾管理:妥善处理垃圾,特别是废弃的瓶、罐、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避免其成为小型积水容器。

  ■ 化学防蚊:科学使用驱蚊产品

  合理使用杀虫气雾剂

  使用前,应先把食物、水源、碗柜等密闭或遮盖,避免污染。气雾剂可直接对准蚊虫喷射,也可以关闭门窗,将气雾剂喷头向上45°角向房间各方向喷射10~15秒,然后施药人员离开房间。气雾剂作用约20分钟,打开门窗充分通风后方可进入。

  选择合适的驱蚊剂

  可选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精油类(如柠檬桉)等成分的产品,按产品说明涂抹或喷洒在暴露的皮肤表面,但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嘴巴,儿童使用时应选低浓度产品,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投放灭蚊幼缓释剂

  家庭室内外难以清除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缓释剂,例如0.5%吡丙醚颗粒剂或苏云金杆菌血清型14。

  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