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0 20:16:10 股吧网页版
苏超之后赣超球票也秒光,赛事IP撬动“票根经济”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林靖

  在苏超成为现象级赛事后,本周进入到第二轮的赣超也越来越火热。

  赣超第二轮,南昌队于7月20日晚坐镇主场迎战九江队。7月14日12时,本场比赛购票通道准时开启,放出的球票瞬间秒光。7月20日晚,赣超南区次轮赣州队对阵宜春队,3万张球票开售即秒光,追加的5000张票也再次秒光。

  与苏超的发展类似,部分球队起初的主场容量较小,接下来主场将搬到容量更大、座位更多的体育场。根据当地媒体报道,由于景德镇市体育中心正进行紧急改造,主场比赛暂设在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体育场(座位1000个),第二阶段将迁至拥有1.9万个座位的市体育中心。7月19日,吉安队在吉安市泰和体育中心迎战萍乡队。赣超第五轮,吉安主场将回到吉安市全民健身体育中心,目前该场地正在改造,届时将开放1.7万个座位。

  而本周末举行第七轮赛事的苏超热度持续爆表。其中,7月19日南通队与盐城队的比赛,根据售票平台后台数据,两轮抢票累计总人数达136万之众。

  苏超、赣超的红火,很大程度上盘活了存量的场馆资源。比如,虽然大量地级市乃至部分县级市都有大型体育场,但过去这些体育场往往用来举办演唱会等活动,整体的使用率并不高。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现在地级市基本上都有大型体育场,通过举办赛事,可以把这些设施很好地利用起来。

  而且苏超、赣超的举办有利于促进足球普及率的提升,带动更多青少年热爱足球,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足球事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苏超爆红后,近期,苏锡常三市均有足球相关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无锡市近日出台《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经常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达到43万人,全市拥有注册业余足球队160支、注册球员2500人;支持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到2027年建成1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力争有1家俱乐部参加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常州的《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足球事业振兴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将构建校园、社会联赛体系,年均举办足球赛事超过500场,支持培育职业俱乐部2家、社会青训俱乐部10家以上、球迷组织8家。

  苏州制定的《苏州县区级足球青训中心建设工作指南(2025-2027年)2.0版》,融合普及足球知识的校园、强化专业训练的体校、提供个性化培训的社会青训机构等形成工作体系。

  唯品会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苏超热潮不仅点燃了体育运动的激情,也带动了体育消费的增长。唯品会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月,在苏超火爆出圈的同时,平台上江苏省的足球和足球鞋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0%,显示出持续高涨的消费热情。同时,运动Polo衫、运动裙、运动背心、羽毛球鞋、网球鞋、软壳裤等运动服饰的销量也呈现明显增长。

  另一方面,苏超、赣超的火热,对相关产业尤其是文旅、商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越来越多的赛事IP带火了票根经济。

  以7月5日南京队主场对阵苏州队的比赛为例,当天赛场观众人数突破6万人。7月4日至6日,3天时间里全市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文化街区、乡村旅游等监测点接待游客量218.1万人次。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全市文旅消费总额27.2亿元,其中异地文旅消费1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5日比赛当天,美团平台南京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55%,住宿和旅游类交易规模省内排名第一。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郑琼洁撰文分析称,苏超通过激活城市文化基因、推动业态融合、拓展消费场景、强化情感共鸣,构建起赛事引流、文化赋能、消费升级、价值认同的完整逻辑链条。

  赣超同样在发力“票根经济”。江西鼓励设区市结合赛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文旅商融合活动,以赛事为平台,打造全民参与的足球嘉年华,形成“赛事+文旅+消费”的全新赛事生态。

  足球之外,近期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也正火热进行中。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浙BA”把篮球赛事与城市消费场景有机融合,以消费券、票根经济、市集联动为主的“消费组合拳”下,不断释放体育促消费的巨大潜力。目前,各赛区积极探索“赛事+消费”融合模式,推动消费链条延伸。杭州近期发布“2025七彩夜杭州·仲夏消费季·‘浙BA’杭州欢购季”系列活动提出,市民、游客只需持“浙BA”杭州赛区观赛门票,即可在全城范围内享受餐饮、商圈、酒店、景区等送出的多重福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