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预住院中心(以下简称预住院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该中心全面投入运营。

活动现场李雅君摄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刘晓光指出,预住院中心的成立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医改号召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融合平安集团精细化管理、服务至上准则与北医“厚道”精神的一张名片。这不仅是医院优化全链条医疗服务、提升患者获得感的标志性进展,更是彰显社会办医创新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刘晓光致辞李雅君摄
“我们始终坚信,医疗服务的核心在于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刘晓光强调,预住院中心的成立是破解传统诊疗流程碎片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破题之举。中心将通过流程再造与资源整合,实现“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目标,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让患者及家属安心、舒心。
刘晓光表示,未来,“预住院模式”将重点为病情复杂、多合并症的患者提供全程动态追踪以及精准沟通,筑牢围手术期安全防线。预住院中心的启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空间整合,其深层次价值在于服务理念的革新与运行模式的深度探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将以更大的决心和投入,推动医疗服务模式持续升级,为患者创造更大价值,为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北大国际方案”将重构院前服务生态,打造全流程解决方案,引领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少跑路、少等待、早安心、更安全”的一体化、全流程解决方案,全力打造“无等待医院”标杆。
一是流程再造,构建集约化服务新范式。预住院中心系统性打破传统碎片化诊疗壁垒,创新性整合术前检验、麻醉评估、健康宣教等关键环节,显著减少患者往返次数和无效等待时间,通过空间集中化、流程标准化实现“一站式”服务闭环。

预住院中心采血室李雅君摄
二是增强人文关怀,打造全周期主动管理模式。预住院中心首创专业化的“预住院协调专员”角色,构建从预约至入院的全程主动服务体系。专员作为患者专属导航者,提供动态追踪、精准沟通与专业解惑,在医患间建立基于信任的深度连接,重塑温暖医疗体验。

预住院中心专科评估李雅君摄
三是风险前移,构筑围手术期安全屏障。在患者住院前阶段,预住院中心通过系统性、结构化的术前评估与风险筛查机制,实现潜在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依托多学科协作(MDT)平台快速响应机制,为医疗安全构建前瞻性防御体系。
四是数据赋能,打通智慧医疗服务链。深度集成信息化平台,实现预住院全数据无缝归集,消除信息孤岛,杜绝重复检查,保障诊疗环节精准衔接、全程可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