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0 00:40:30 股吧网页版
更智能、更韧性!全球携手加强产业链合作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张智

  能竖起双翼在天空中飞翔的飞行汽车、能自主动作的人形机器人……链博会上,新奇有趣的高科技产品比比皆是。

  在过去几年里,全球供应链经历了很多挑战,从疫情到地缘政治的变化,再到技术的快速迭代,让世界供应链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中断。不过,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依然向好。

  “这些中断让人们更广泛地认识到,供应链不再仅仅关乎效率,它们还关乎韧性、安全和国际合作。”链博会上,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秘书长马克·贝廷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表示。

  链博会上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也显示,当前,全球经贸规则侧重全球供应链包容发展,发展中国家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创新、绿色和中小企业发展受到高度关注,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冲击、降低贸易投资成本提供了制度保障。

  “当前,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这也再一次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对本报记者表示。

  仍需加强韧性

  当前,供应链正在向更智能、更韧性的方向发展。《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当前,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于2024年都达到了历史高位。其中,创新投入、供应链上中下游创新活动、创新环境三个一级指标共同拉动了创新指数的上升。

WechatIMG18313.jpg

  不过,韧性指数则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现下降,虽然在2024年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韧性指数此前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恢复能力、供应链预防能力。相关指标对韧性指数上升产生的拉动作用抵消了供应链抵御能力产生的拖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这三个指数年均增速高于韧性指数。从2018年到2024年,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和创新指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8.1%、7.7%和13.7%,而韧性指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比较低,仅为3.4%。

  韧性指数上升的幅度不仅小于其他三个指数,并且波动幅度很大。而且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和创新指数当中任何一个指数出现下降的时候,韧性指数都会出现下降。只有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三者同时上升的时候,韧性指数才会上升。

  “这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内在质量较为不稳定,容易受到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只有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相关各方共同发力,才能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环境、供应链的连接程度以及供应链的创新能力,最终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水平。”赵萍表示。

  她建议,要制定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政策,摒弃保护主义、内幕主义的思维,共同促进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安全高效运转。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发展环境,促进全球创新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为全球供应链提质升级注入更强动力。完善普惠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运转。

  “要打造高效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全球供应链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坚实的外部硬件环境保障。坚持开放包容的多双边规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为全球供应链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她说。

  “今天发布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专家以及全球供应链报告和指数至关重要,这份带有数据见解和基准的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挑战并找到解决方案。但除了数据之外,是我们的集体塑造了供应链的未来,使它们不仅更高效,而且更公平、更强大、更繁荣。”马克·贝廷表示。

  全球加强合作

  为了保障供应链的韧性,全球都在努力。

  2023年末至2025年初,英国商业与贸易部、经济安全及贸易关系组、多边货物与市场准入负责人兰·费瑟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准入委员会四次专题讨论会议上,各成员国、专家和国际组织齐聚一堂,探讨如何理解韧性、如何构建韧性以及世贸组织可能发挥的作用。

  他表示,全球供应链曾被视为效率的典范,但它们不断受到疫情破坏、武装冲突、经济不稳定和自然灾害的冲击。这些事件暴露了其脆弱性,并引发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应对。韧性恢复成为世界各地贸易政策制定者的核心关切。

  “从世贸组织的讨论中得出的结论认为,全球有必要更深入地总体研究供应链问题,以支持构建更强韧性的努力。但韧性不仅仅是恢复正常,还是关于预测变化、吸收冲击并在混乱中进化,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必须随着风险的变化而调整。因此,韧性应该嵌入到上游的系统和政策中,而不是在危机发生后再附加进去。这意味着要将韧性融入贸易战略、基础设施、物流、投资规划和数字化进程中。”兰·费瑟在链博会上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表示。

  “在这种背景下,亚洲作为一个充满活力且相互关联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显得尤为突出,中国和东盟在中巴供应链中发挥着互补且日益融合的作用。从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到东南亚的多元化生产中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建立,我们正见证一个新的区域架构的崛起,一个在复杂性与连通性之间取得平衡的架构。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全球贸易的关键参与者,不仅在深化其技术和物流能力,还在区域价值链中与邻国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加强了整个地区的实力。”马克·贝廷表示。

  不仅是亚洲。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到近7250亿欧元,中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马克·贝廷表示,这不仅仅是数字,更反映了一种深厚的相互依存关系。

  “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农产品食品、生命科学和能源等领域,我们渴望更深入地融入欧洲和中国。我们坚信,供应链不仅仅是交易网络,它们应该促进在数字转型、绿色物流、技能发展和创新方面的合作。同时,供应链的全球化也意味着分享经验和计划。我们需要加强亚洲与欧洲之间、中国与东盟、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区域间桥梁建设。有韧性的供应链可以成为稳定、信任和可持续增长的有力工具。”马克·贝廷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