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很有意思,央行的独立性这个相对比较学术的话题,现在成为国际金融圈讨论的焦点,7月18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在南非举行会议,本次会议罕见意见一致地表示,“各国央行坚定致力于确保价格稳定,履行各自的使命,并将继续根据数据调整政策。央行的独立性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在笔者看来,这是特朗普“欺负老实人”太过分了,别人实在看不过眼了。财政部部长和央行行长站在了鲍威尔一边,明确支持各国央行根据各自职责强力确保价格稳定,并将继续以数据为导向调整政策。
其实不仅仅是央行行长们支持鲍威尔,市场的交易者也用真金白银进行了投票:7月16日,一则关于特朗普解雇鲍威尔的传闻,在短短一小时内就引发了市场主要资产的剧烈波动,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次罕见的“压力测试”,清晰预演了当美联储独立性受到政治干预时可能引发的金融冲击。
当免职消息传出后,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美国长期国债遭抛售:投资者担忧新任联储主席可能迫于政治压力采取更宽松的政策,从而引发通胀风险,导致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攀升约5个基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大幅上行约11个基点。市场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动摇,导致美元走弱,欧元兑美元汇率在此期间上涨了约1.4%。标普500指数从早盘上涨0.3%转为下跌0.7%,但是短期国债受追捧:因投资者押注新任主席将迎合总统意愿降息而上涨,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行约5个基点。避险货币日元和瑞郎则短线从日低升值逾1.4%。黄金大幅上涨后回落,依旧收涨0.6%。
金融市场动荡超出预想,不到一小时后,特朗普否认了这一可能性,称还不打算解雇鲍威尔,但仍暗示“正当理由”可行。市场又随即扭转此前趋势,复归于平静。
今年特朗普上台以来多次因美联储保持按兵不动而攻击鲍威尔,公开称他为“蠢货”,声称美国没有高通胀,要求大幅降息,本周甚至暗示可能因联储总部装修项目处理不当而将他解雇。本周二公布美国CPI后,特朗普就再次喊话联储立即行动,称应降息3个百分点。
央行独立性之所以被如此重视,鉴于当前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正如G20指出的,全球经济面临“持续战争冲突、地缘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强调加强多边合作很重要。在此情势各国央行应根据各自职责强力确保价格稳定,力保币值稳定,力保金融市场稳定。
央行独立性指的是央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能够相对独立于政府的短期政治压力和利益诉求。这使得央行能够基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来做出决策,而不受即时的政治因素干扰。
从经济稳定的角度来看,央行的独立性有助于维持物价稳定。一个独立的央行能够更加果断地采取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或应对通货紧缩的风险。例如,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时,独立的央行可以不受政治干预,及时提高利率、收紧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过度的投资和消费,避免通货膨胀失控。而在经济过冷时,物价持续下跌,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不高,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社会出现集中去杠杆形势时,可大幅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本质上讲,政府和央行的政策诉求可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尤其是一些民选政府,他们为了取悦选民,在短期的政策诉求上,更倾向于就业和投资,那么就更加倾向于宽松型的货币政策;当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时,则倾向于大力度治理通货膨胀。
但是货币政策的传导往往有一个时滞,反映在数据上可能已经半年后,这就使得货币政策必须有一个前瞻性和预期引导性,所以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保持央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一个学术话题也是一个公共话题,是多年来人类管理经济发展的一个经验总结。
特朗普上台以来急于推升经济发展速度,以彰显自己经济政策的正确性,但是鲍威尔是前政府任命的美联储主席,他要维持央行的专业判断,美国经济的确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复,致使美联储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从目前的就业数据看,美联储7月降息的概率仍然很小。在就业和物价数据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的前提下,美联储可能仍然选择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