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山东泰安肥城市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排排废旧动力电池整齐陈列,这些曾驱动新能源汽车跑遍大江南北的“心脏”,如今在机械臂的精准操作下,一块块废旧锂电池经过拆解、破碎、热解、分选、除杂等一道道工序后,实现锂、镍、钴、锰等金属元素的“新生”。
“当前我们两条生产线实现满负荷运转,产能得到充分利用,订单量持续攀升,供不应求,生产计划已排到8月份,一季度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预计全年营收达2亿元。”丰融新材副总经理吴仲谋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退役电池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为此,丰融新材于2024年建成锂电池循环利用项目并实现投产,两条生产线每年可处理各类锂电池1万吨、极片2万吨,是国内单线产能较大的物理拆解生产线,能够实现废旧锂电池全资源要素的回收利用。
“拆解电池分为电池组和电芯两部分,公司开发的自动拆解线,针对电动汽车电池包及电动工具电池模组进行拆解。通过自动化机械手,先剥离电池外壳,再去掉连接电缆与线路板,最后去掉底座与部分胶状物,即可得到单支电芯。”丰融新材总工程师张小荣说,真正的技术创新在于公司设计的超低温氮气保护带电破碎和多级分选系统。这项工艺无需对废旧锂电池进行放电处理,即可直接进入生产线进行破碎、裂解和种类分选,最终将锂电池转化为电池粉、铜、铝、铁等金属,实现专业化、智能化的生产流程。
“锂电池的主要风险在于热失控,我们开发的氮气保护破碎系统,使电池在无氧状态下破碎成小块碎片,再经过无氧裂解,去除电解液和隔膜纸,得到纯净的铜、铝和高价值的电池粉。”张小荣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今年,该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突破核心技术,计划新增5项发明专利,推动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引领行业标准升级。
“目前,公司累计申报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自主研发的‘带电破碎氮气保护系统’解决了行业安全生产难题,‘循环风送料分选系统’使产品回收率达98%以上,关键指标国内领先。”张小荣说。
丰融新材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和创新工艺,正在为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树立新的标杆。公司今年持续扩大产能,目前,5万吨级项目设备已安装完成并且正在调试,电池拆解生产线也陆续到位,二期15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同步启动。“项目建成后,年处理能力可以达到20万吨,实现年营业收入50亿元。”吴仲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