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公募基金降费改革已经走过两年历程,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中信证券测算,因费率下调,公募基金行业每年为投资者至少节约超300亿元成本。此前监管层指出,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的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起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合计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元的费用。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通过系统性费率改革,在降低投资者成本、重塑行业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背后的意义不仅在于短期让利,更在于推动行业长期价值导向的转型。
ETF产品助力降费
盘点降费两年公募基金取得的成果,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表示,费率改革可以从“降低费率”“优化产品结构”和“回归投研”三项成果来总结。首先,整体上,公募基金的综合费率出现较大程度下降,比如偏股型产品的管理费从平均1.5%左右降低至1.2%左右,为投资者节约了成本。同时,在基金产品的结构上,被动权益类基金出现较大发展,公募基金的工具属性进一步提升。
湘财基金指出,基金降费过程中,有两股力量发挥作用:其一,自上而下引导行业机构降低主动管理型产品的相关费用;其二,在市场化机制作用下,机构迎合普遍降费趋势,利用降费等手段营销同质化的指数基金与ETF等。降费有利于活跃工具型产品的持有、交易,因此有望促进指数化投资的发展。
相关数据也提供了佐证。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部ETF规模合计4.42万亿元,相对于去年同期的2.47万亿元增长了78.9%。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股票型ETF投资者所承担的费率在2018年到2023年期间相对保持稳定,但在2024年明显下降。
李一鸣指出,2024年股票型ETF费率下降与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息息相关。2024年下半年,ETF行业迎来一波降费潮,一批规模较大的ETF基金集体将管理费和托管费从0.5%、0.1%下调到0.15%、0.05%,对降低行业整体费率起到推动作用。
记者注意到,2024年10月,中证A500ETF发行时,绝大部分采取了行业最低收费(管理费0.15%、托管费率0.05%)。“较低的费率设置叠加出这批基金不俗的募集规模,也帮助拉低了行业整体费率水平。”李一鸣补充道。
“降费是促进指数基金发展的原因之一。指数基金的发展将进一步压缩公募基金的整体费率,这是因为很多对于费率比较敏感的长期资金或选择费率更低的指数基金,这将倒逼主动型产品降低费率。”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表示。
浮动费率基金倒逼投研能力
作为基金费率改革的创新型产品,2023年四季度,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问世。2025年5月和7月,又有两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先后成立。
截至目前,浮动费率基金业绩表现如何?Wind数据显示, 截至7月15日,全部浮动费率基金今年以来收益最高达到29.33%。
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15日,45只成立于2023年的浮动费率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均可圈可点,其中,富国核心优势基金A份额、嘉实创新动力A3摘得冠亚军,年内收益分别为43.03%、42.94%。
单就首批浮动费率基金而言,业绩表现亦不错。截至7月15日,富国核心优势A份额是今年以来首批基金中收益最高的基金,年内收益为24.03%。
浮动费率基金能否激发公募基金提升投研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胡聪慧指出,浮动费率基金通常由固定部分和业绩挂钩的费率组成,固定部分的费率降低,因此,有降费的作用。更关键的是,这类创新基金将基金管理人的收益与基金业绩表现联系起来,激励基金经理获得更好的业绩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管理人更加注重投研能力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浮动费率还会激励基金经理更大程度地去冒险,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获得高收益。”胡聪慧说,这种激励效果对基金业绩和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还得依赖更加科学的评估。他建议,可以将浮动费率与基金经理跟投相绑定,抑制基金经理追逐投资风险。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表示,从目前来看,基金管理人权益类基金开始普遍采用与业绩基准挂钩的分档费率模式,这一方面是为了响应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基金公司加强与投资者利益共担风险共享的做法,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基金管理人将进一步加大对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规范以及增强投研力度。这也倒逼基金管理人开始重新重视投研,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从“卖方”转向“买方”
基金降费改革能否真正实现公募基金从“重规模”到“重回报”发生转变,如果不能,未来,公募基金还需要进行哪些改革?
胡聪慧指出,降费和发行浮动费率基金都是帮助投资者提升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但要真正促成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到注重投资者回报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改革。首先,转变基金的销售方式。目前基金销售端主要商业模式还是依靠销售佣金,并不对投资者收益负责。需要大力普及买方投顾业务,来逐步转变基金销售端的商业模式。其次,落实证监会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要求,将浮动费率的收取与投资者平均收益相绑定,而不仅仅是基金超额业绩。
“有人可能会说,投资者亏钱,很多时候与基金公司无关,而是投资者本身的认知和错误投资习惯导致的。”胡聪慧指出,虽然这是客观情况,但将投资者平均收益加入基金公司、管理人的考核会倒逼基金公司、基金销售端更加注重投资者教育,帮助其避免由于错误投资行为对投资收益的磨损。这样,才能为金融机构做好投资者教育、纠正行为偏差提供动力,也才能真正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李一鸣指出,基金降费改革对公募基金从“重规模”到“重回报”转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仅靠降费可能难以完全实现这一转变。降费促使基金公司要更加注重业绩表现,以吸引投资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基金公司关注投资回报。但更重要的是,公募基金公司能否实现从“重规模”到“重回报”的深层转变,则取决于多维度协同发力。
湘财基金方面表示,公募基金行业正在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过渡,基金降费改革只是其中的一环。更为重要的引导力量在于,在产品激增、管理人增多背景下,行业竞争的焦点将从“卖方”转向“买方”,无论费率情况如何,不重视、不能给持有人带来真正赚钱效应的公司,将会在市场洗牌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