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丽娟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版图中,资源型经济转型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山西省阳泉、太原考察调研。在考察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泉阀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煤炭资源产业在山西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伴随资源红利逐渐消退、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的集中爆发,转型成为资源型地区摆脱“资源诅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场“突围战”。经过多年的探索,山西从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当前,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路径早已走向多元化,多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多元化经济等方式,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以阳泉阀门为例,作为百年企业,该公司凭借持续的创新能力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它的成功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资源型经济转型不仅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更是制度、技术、人才和环境等多方面系统性变革。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的破局之道在于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引擎,重塑经济发展新动能。
资源型经济转型,关键要实现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山西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端攀升,是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要着眼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新能源,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资源型经济转型,根本在于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通过提升产业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等方式,成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动力。科技创新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这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山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努力拓展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煤炭产业从“燃料”向“材料”转变,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
资源型经济转型,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基石。从民生保障角度看,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化“一老一小”及其他重点民生保障服务,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生态安全方面,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要让转型成果惠及全民,逐渐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和精准施策的智慧持续推进,要坚定不移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唯有如此,才能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培育出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新动能。
从地下走向云端,从黑色转向绿色,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之路也充满荆棘,但当新质生产力的光芒为其开辟出高质量发展新航道,资源型经济也必将破茧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