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中国证券业协会团体标准工作三年规划(2025年-2027年)》(下称《三年规划》),要求各会员单位结合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积极参与团体标准相关工作。
中证协指出,制定《三年规划》的初衷,是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聚焦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实际需求,构建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可落地性的证券行业团体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的规范引领作用,助力提升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三年建设,形成覆盖重点领域、适应创新需求、深度融合业务的标准框架,为构建资本市场新发展格局、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引导行业制定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标准
中证协指出,本次《三年规划》制定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一是统筹谋划,梯度布局。针对投资者保护、数据治理、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发挥团体标准“灵活高效、迭代快速”的优势,引导行业制定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标准;加强跨部门协同,深入调研行业共性需求,以科学规划实现标准研制与监管规则、自律规则的协同部署、有机衔接,避免重复建设与覆盖盲区。
二是需求导向,急用先行。探索构建“需求发现-快速供给-动态调优”的响应机制。基于业务场景与发展趋势,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做好标准预研与项目择优的指导工作,优先推进可行性高、紧迫性强的标准项目。进一步创新评议方法,在严格遵循标准化工作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要求的同时,提升编制效率。
三是质效并重,保障落实。持续做好团体标准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起草、征询、评审等关键环节规范要求,加强在编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快培养标准化工作复合型人才,鼓励金标委、行业专家、高校学者等积极参与,强化标准科学把关。探索建立采用后评价机制,定期收集采用反馈,适时开展效果评估与监督检查。
持续推进四大重点领域团体标准供给
特别提到人工智能
中证协同时指出,未来三年将持续推进以下四大重点领域团体标准供给:
一是投资者保护领域。将加强投资者维权救济领域的团体标准建设,重点推进证券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证券纠纷调解等条线的标准编制,力求突破实际工作中的难点,进一步厘清概念、明晰流程,形成便于操作、方便使用的团体标准。
二是数据治理领域。基于证券行业数据治理的管理需求,重点在三方面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
首先,构建数据治理管理体系和管理工具。强化数据治理顶层设计,完善数据治理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
其次,建立科学、稳定、完备的数据模型框架。加强数据模型与数据标准的有效结合,形成一系列具有通用性、规范性、可控性的行业数据模型。
第三,制定落实数据标准体系规范。推进各信息系统的标准落地,保障数据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的规范性约束。
三是技术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方面,重点在安全管理、安全保护、安全检测、响应恢复、数据安全等五个方面开展标准编制;
技术管理方面,重点在软件工程、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运行维护、IT治理等四个方面开展标准编制;
信息交换方面,重点围绕交易管理、结算、信息披露、行情资讯、监管报送等任务开展标准编制。
四是科技创新领域。
云计算方面,重点在云计算技术架构相关标准、云计算安全技术要求相关标准以及云计算容灾体系相关标准三方面开展标准编制;
大数据方面,重点在技术架构应用、数据架构应用、数据服务应用、数据业务应用、数据资产管理等五方面开展标准编制;
人工智能方面,重点在相关基础设施与关键通用技术、证券行业重点场景应用、应用安全保护线以及算法的安全性、可解释性、性能评估等四方面开展标准编制;
区块链方面,重点在行业当前重点应用场景、区块链平台框架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以及区块链+监管等三方面开展标准编制。
参与团队标准建设或可获得
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加分
值得一提的是,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参与团队标准建设,对于券商而言,或可获得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的加分。
根据最新的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加分指标,公司作为主要执笔单位参与协会自律规则、规范研究讨论、起草工作,最高可获得0.2分的加分。其中牵头单位每项自律规则或规范加0.1分,其他主要执笔单位每项自律规则或规范加0.05分。加分累计计算,最高不超过0.2分。母、子公司之一符合指标要求即可加分,母子公司累计计算。相关自律规则、规范须在评估年度正式发布,具体名单由协会提供并告知行业。
记者了解到,2024年度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中,华福证券牵头制定的《证券公司投诉处理标准》;华安证券牵头制定的《证券公司客户回访标准》;中国银河牵头研究讨论、起草工作,广发证券、兴业证券参与部分内容起草的《证券业商用密码应用上线指南》;国泰海通证券牵头研究讨论、起草工作,东吴证券、兴业证券参与部分内容起草的《证券业区块链电子数据存证应用规范》等获得了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