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8 13:48:50 股吧网页版
央企上半年“成绩单”发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祝嫣然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等均同比稳步提升,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7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总结上半年工作,明确下半年重点任务。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要在供给提档、转化提速、产业提质、改革提效上下更大功夫,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有效应变局稳大局开新局,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投资结构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中央企业迎难而上,扎实开展提质增效、价值创造等专项行动,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张玉卓表示,现阶段,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正处在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的关键期。既要正视困难压力,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央企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持续向好。

  2025年国资委确立的央企“一利五率”经营目标是:“一增一稳四提升”,即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

  在此次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国资委强调,重点做好“稳、优、保、促”,抓好稳健经营,锚定“一利五率”目标,坚决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和回报水平;保障国家安全,切实发挥战略支撑托底作用;促进协同发展,强化重要产品稳产保供,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积极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助力做强国内大循环。

  去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今年国资委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落地见效。

  国资委要求,国资央企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积聚新动能新优势。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快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

  发展战略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是央企开启增长“第二曲线”的重要抓手。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表示,下半年央企有望进一步加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特别是在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可能会有更多的项目落地和资金投入。通过并购重组,央企可以快速整合资源,提升在新兴产业中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表示,开启“第二曲线”增长意味着新市场与新业态的开拓,特别是新业态新产业的培育壮大,成为新的增长点。

  他建议,在政策层面,国资委应灵活掌握主责主业监管思路,在加强动态风险管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中央企业非主业产业投资决策权;进一步深化科创体制改革,支持中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变革创新管理模式,焕发创新活力。在营造环境层面,国资委需助力中央企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做好市场培育工作。

  今年6月,国资委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第二次专题推进会。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推进会上表示,改革积蓄了创新的势能和潜能,增强了未来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但也应看到,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及两者融合的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快解决。

  李镇特别提到,要给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一定的成长呵护包容期,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孵化未来产业,推动初创企业走过从“播种”到“出苗”、再到“参天大树”的长周期,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

  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资央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80%。

  国资委在此次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明确,要以高效能改革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着力提升资源配置、管理运营、激励约束、监督服务等方面效能,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战略性重组整合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下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推动新组建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更好展业,深化油轮运营、动力电池等领域整合。推动央企进一步健全并购管理决策机制,以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

  张玉卓表示,未来改革重点是统筹好“放得活”和“管得住”,既要聚焦企业的共性痛点,持续优化新领域新赛道政策供给,又要坚持管好资金流向、管好关键环节、管住风险底线,积极构建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