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五人制男子老将组决赛中,广东队在先失一球后连进4球,以4:1的成绩击败中国香港队夺冠。至此,广东包揽了十五运会五人制足球男子甲组、乙组、老将组全部金牌,展现出强劲实力。
这一成绩背后,是广东五人足球深厚的群众根基。近日,南方财经记者专访了广东省五人足球协会会长、广州青商会党支部书记刘孝五,他认为全运会的价值不仅在于赛事本身,更在于推动体育项目在赛后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等级化发展。
南方财经:广东队在本届全运会五人足球项目中斩获佳绩,这对广东五人足球项目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刘孝五:广东队的全运佳绩为五人足球普及注入强劲动力。此次参赛的广东队以东道主梅州队为主,是群众运动开展扎实的球队。群众足球五人男子甲组、乙组冠军已收入囊中,如今老将组也成功夺冠,实现大满贯,这让从事五人足球领域的我们倍感振奋。赛事的宣传报道和网络传播力度很大,借助全运会的平台,五人足球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对项目普及的带动作用显著,意义重大。
南方财经:从行业发展视角看,全运会对五人足球项目的推广与提升有何推动作用?
刘孝五:全运会对五人足球的促进作用是肯定的。上届西安全运会,五人足球首次被纳入群众竞赛项目,本届全运会因广东作为五人足球赛事的东道主,项目设置更为丰富,涵盖三男两女五个组别。
五人足球在广东的普及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男子项目普及程度较高。广东队此次包揽了男子组三枚金牌,充分体现了体育赛事普及与竞技水平提高的相互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全运会的价值不仅在于赛事本身,更在于推动项目在赛后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等级化发展。若能借此培育出适合群众参与的品牌赛事,全运会便发挥了关键价值,这也是当前中国体育领域亟需突破的方向。
南方财经: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理念正在发生转变,包括全运会也加入了群众赛事,你如何看待这一演变趋势?
刘孝五:从第十三届全运会将群众赛事作为全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全运会提倡的理念正逐步转变,从过去对标奥运项目为主,转向同样注重群众体育。
全运会的“全”字,核心内涵在于全民参与、全民健身,深刻理解这一点,全运会才能保持长久生命力。
广东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处于领先地位。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强身健体,广东的体育氛围非常好。省内大小足球场每晚6点至10点场场爆满,场地预订一位难求。高频次的实战锻炼不仅增强了群众体质,也为竞技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此次广东老将队战胜以原“国脚”为主的湖北队,其中体能优势是关键,这正是长期坚持锻炼的成果。广东的全民健身工作成效显著,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南方财经:在体育产业化背景下,社会力量办赛应遵循什么发展路径?足球项目的理想发展模式该如何构建?
刘孝五:社会力量办赛的发展路径,应顺应足球项目的发展规律,从基础普及逐步向产业成熟推进。
从当前实践来看,“村超”“苏超”这类赛事,将原体育行政部门办赛转变为多个政府部门共同推进,虽然是社会办赛的初级阶段,但核心作用在于普及体育项目。
当普及达到一定规模,社会办赛需进入以民办为主、“民办官助”的阶段。此时应引入社会资本,将成熟的赛事IP交由专业投资人运营,重点培育民办赛事的自主发展能力,政府则做好支持与引导,为赛事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广东已进入这一阶段,以“粤超”联赛为例,该赛事历经15年发展,已成功举办13届,获得了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足协的认可与支持,在全国具有先行意义。
我认为,足球的理想发展模式应借鉴欧洲五大联赛的产业化经验,形成低碳环保、能创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绿色体育产业,实现自我造血。这才是足球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方向。
判断体育项目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便是能否实现自我造血、创造就业、带动全民健身,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随着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