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不仅受到协会和产业主管部门重视,也得到了国务院层面的关注。
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在严格限制内卷的同时,也应注意防范“内卷外溢”。近年来,中国品牌进入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出口量呈现跨越式增长,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但高速增长背后,也需警惕当年摩托车因价格战而引发的惨痛教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我们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应该把家里的事解决好。不能由‘内卷式’竞争再走向‘外卷’,这是行业的共识。”
“反内卷”,处处有“回响”
近年来,企业为了争赛道、求生存,开展了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污染”了汽车产业生态。这一现象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部分企业甚至被主管部门约谈。同时,国务院也关注到汽车行业的非理性竞争现象。
细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的“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不难发现,其不仅针对过去汽车行业存在的“内卷式”竞争问题提出了严格监管,还对相关部门、协会、企业等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有效强化。
其中,“加强成本调查与价格监测”,揭示了无序“内卷式”竞争下的价格与成本乱象。车企一方面开启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将新车价格“打下来”,造成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另一方面向供应商施压,部分主机厂要求供应商降价10%,降价幅度超出部分供应商的可接受能力。
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汽车行业收入41283亿元,同比增长7%;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11.9%;汽车行业利润率4.3%,处于偏低水平。乘联会数据显示,在汽车行业产业链总体单车收入从2017年的29.4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33.7万元的情况下,产业链单车利润却从2.3万元下滑至1.5万元,2025年前5个月产业链单车利润更是下滑至1.4万元。
“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与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一致。《通知》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已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进行检查,规范车企生产经营和宣传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则是对6月份17家车企承诺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监督,让汽车行业的“反内卷”进入到落地执行的实质性阶段。
6月1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实施后,国内17家车企集体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一定程度上为供应商“解绑”,减少后者因资金断裂带来的风险。7月9日,工信部在线上开通了“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建议)反映窗口”,让“侥幸心理”无处遁形。
据悉,窗口主要受理四类问题:一是重点车企未践行60天支付期限承诺,在采购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限超过60天;二是重点车企以设定不合理的支付期限起算时间、无正当理由拖延出具检验或验收合格证明等方式变相延长支付期限,以及以收到第三方货款作为支付条件或按照第三方支付比例支付款项;三是重点车企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四是重点车企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的其他问题。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工信部开通账期承诺相关窗口两日后,小鹏汽车向供应商发出了书面通知:“基于对长期合作的长远考虑,开始启动签署相关补充协议工作——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回应称:“经过近一个月的内部反复讨论,小鹏制定了账期调整和执行的相关步骤,并在最近开始推动向前。”
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到,要着力健全规范竞争的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质量等增强竞争力。
走出去,警惕内卷“外溢”
当前,“反内卷”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流车企主动作为、加强自律,并采取实质性举措带头维护供应链稳定,维护供应商利益。但同时也要明白,当前汽车产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变,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在谈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付炳锋认为,这个话题不可回避:“我们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应该把家里的事解决好。不能由‘内卷式’竞争再走向‘外卷’,这是行业的共识。”
付炳锋表示,我国汽车出口规模持续攀升,产品已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充分满足了不同市场、地区的多样化需求,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实现了质的飞跃,产品综合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活力引发全球关注。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641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从2020年的108万辆到2024年的641万辆,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汽车出口额以及占中国出口额的比例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中国汽车出口额从2022年的60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174亿美元,占比由1.7%提升至3.3%。
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上半年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当前我国汽车走出去形势大好、出口量同比再创新高,我们将借此契机,加强与国际测试认证机构的交流互鉴,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推动标准互认,助力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国门,推进汽车产业国际化加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如是说。
而不是像当年的摩托车出海一样以“惨痛教训”收尾。20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曾风靡印尼、泰国、越南等海外市场,到2002年中国对越南的摩托车出口就达到了19.2亿美元,拿下逼近90%的市场份额。然而,占领越南市场的中国摩托车,等来的不是源源不断的订单与金钱,而是同样来自国内的品牌通过价格战展开的厮杀。
“过去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结果大家卷价格,质量下降,品牌没了,口碑没了,最终失去了市场。这个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发展。”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从业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正在凭借技术创新与供应链优势在海外市场形成新的竞争力,低价恶性竞争抬头,对我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希望汽车出海不要重蹈摩托车覆辙。”
付炳锋透露,为了严格防止“内卷外溢”,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尊重当地文化和法律,保证出海有序成长。过去半年,头部车企已悄悄成立“价格自律小组”,每月碰头通报海外报价,谁家想靠跳楼价抢市场,立马被群里公开“提醒”。
下一步,中汽协还要把这套机制写进行业规范,谁再恶性竞争就列入“出海黑名单”,银行授信、港口运力、保险费率一起收紧。用付炳锋的话说:“卷技术可以,卷价格不行;窝里斗可以,出去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