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ABS发行总额突破1700亿元,发行数量突破200只,无论数量还是总额,都较去年同期取得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称,2025年以来,政策持续推动消费升级,带动消费贷款余额增速回暖,增量基础资产也带来了消费贷款ABS供给的增加。发行ABS可以快速回笼信贷资金,使得机构能够以较低成本融资,继续投入新一轮信贷业务中。
消费贷款ABS发行旺盛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ABS发行数量达到212只,项目数量在整体ABS发行市场中的比重达到17.88%,数量和比重均位列第一。从金额来看,该类ABS发行总额达到1705.8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增速在20多个ABS发行品类中亮眼。

ABS,即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业内人士表示,ABS业务就像是金融领域的“打包机”,把一系列不容易直接买卖的资产如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贷款打包起来,变成一种可以在市场上买卖流通的证券,提高了这些资产的流动性,为发行人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消费贷款ABS,通常以个人消费贷款形成的资产池为基础资产,进行信用增级、现金流分层等处理后,在资本市场发行可流通的证券。
这些项目的资产供应方为银行、消金公司、有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机构,他们作为发起机构和委托人,通过委托资管公司作为受托机构,将消费信贷资产入池。业内人士表示,不同的资产供应方入池资产特征通常有显著差异。比如,从入池贷款笔数和笔均未偿本金等指标看,互联网机构发起的消费贷ABS相比其他机构入池资产分散度通常更高。
在今年的发行项目中,规模靠前的项目包括永动2025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温兴2025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南银法巴2025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够花2025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鼎柚2025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25年度美好生活第一期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等,上述发行规模均在15亿元及以上。
对应的发起机构包括宁波银行、温州银行、南银法巴消金、海尔消金、中原消金、重庆美团三快小贷等。
近年来,互联网“大厂”深入消费信贷业务,也为ABS底层资产供给增加起到了助推作用。据联合资信统计,更多互联网机构作为资产供应方参与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消费贷ABS发行中。
预计总体发行规模将稳中有升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贷款ABS属于低风险、有利差的品种,近年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
联合资信研报认为,2025年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以及扩大内需需要维持低利率环境,因此债市利率仍将处于下行通道。同时叠加未来资产荒态势或将延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挖掘中高等级消费贷ABS证券的相对收益,这或将进一步压低消费贷ABS的发行成本。在消费贷款ABS存续期间,资产端和券端的双重去杠杆作用,使得优先级证券获得的信用支持提高,风险下降。
消费信贷ABS发行的井喷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赵然表示,央行支持消费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及消费类信贷ABS。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明确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并扩容消费类信贷资产证券化。
赵然表示,该政策通过拓宽机构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强化消费信贷供给能力,直接服务于扩内需战略。从实践路径看,提升资产证券化注册额度可加速存量信贷资产流转,释放资本金以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扩容可证券化资产范围则有助于盘活更多消费场景下的长尾资产。
新世纪评级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消费市场回升的势头将继续得到保持,预计消费贷款ABS总体发行规模也将稳中有升,更多满足条件的发起主体将加入到市场中来。2025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偏宽松的基调,消费贷款ABS的发行利率预计将持续处于低位。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优先级ABS性价比高于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可满足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配置需求;中间级与劣后级ABS则以高收益特性,吸引私募基金等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东方金诚结构融资部总经理郭永刚表示,随着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政策的不断实施,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回暖,进一步激发了个人消费贷款市场的需求。作为连接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关键金融工具,消费贷款ABS预计将发挥更大作用,持续助力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