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7日讯(记者闫军)代币化货币基金又迎来新品种。
财联社记者获悉,华夏基金(香港)今日宣布推出第二批代币化基金,华夏美元数字货币基金及华夏人民币数字货币基金。与今年2月获批的港元数字货币基金共同构建了完整的代币化货币基金系列。
其中,人民币代币化基金是全球首创,与港元、美元基金共同构成了亚洲最全面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系列。华夏基金(香港)表示,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高效、透明、合规的收益工具,三只基金在结算效率、资金流动性和持仓透明度等方面显著提升投资者体验。
目前也有多家中资香港机构有意布局代币化货币基金,除了团队、技术与资源补齐之外,监管何时能够再准入新一批机构尚未可知。
代币化货币基金又迎新人民币、美元新品种
华夏基金(香港)表示,随着两只新产品的发布,公司旗下已经构建起亚洲最全面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系列,涵盖港币、人民币、美元三大币种。
在销售渠道上,该系列基金采用了“传统+数字”双轨分销模式,投资者既可以通过银行与券商等传统渠道,也可以通过香港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s)进行交易,为现有机构及零售客户,和加密货币持有者提供了合规的链上生息选择,引领链上及链下投资者深度融入数字金融生态。
财联社获悉,包括渣打银行、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富途证券、复星旗下星路科技、国泰君安国际、香港稳定币首家持牌交易所OSL集团、华赢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了此次销售。
国泰君安国际财富管理部主管林建国表示,华夏基金(香港)此次推出代币化基金,标志着香港代币化发展迈出新的征程。国泰君安国际于今年5月获得香港证监会就分销代币化证券或代币化证券提供意见的确认,并于6月获得现有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客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积极布局数字资产生态。
“作为华夏基金(香港)代币化货基的分销合作方,国泰君安国际未来将持续推进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深度融合,加快布局RWA领域,助力金融产品多元化,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财富配置服务。”林建国称。
市场研究显示,代币化货币基金正成为机构布局数字资产的重要入口,预计2030年全球代币化货币基金的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
在业内看来,加密货币投资者对链上合规生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未来,随着受监管的链上资金(如合规稳定币)、代币化存款及央行数字货币(CBDCs)的普及,这一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中信证券财富管理香港产品及投资方案部主管陈文基表示,未来,代币化货币基金和稳定币、数字人民币等结合有助于推进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代币化产品有助拓展除传统财富管理业务外的全新资产配置思路,随着未来受监管的稳定币出台后,这类型的产品将会是财富管理机构的蓝海。
香港成虚拟币创新实践前沿试验田
香港通过央行数字货币(CBDC)、数码港元和稳定币沙盒三大实验,构建了“代币化货币+资产”的金融新生态。监管框架的完善进一步加速主流金融机构入场,而地缘政治与新兴市场需求则凸显稳定币的替代潜力。
华夏基金(香港)首席执行官甘添表示,Web 3.0技术正推动金融资产全面代币化,而稳定币凭借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优势,已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渗透,交易规模甚至超越部分主权货币体系。未来全球货币体系或向少数主流稳定币收敛,但这一进程需依托强大的金融市场与贸易场景。香港的实践不仅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路径,更可能重塑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
以稳定币为例,国泰君安国际在获得虚拟资产交易牌照消息发布后,引发港股近200%的上涨,侧面印证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包括国泰君安国际、天风证券等中资券商在港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打通“交易-托管-衍生品发行”全链条服务,加密货币交易佣金、稳定币跨境清算分润、RWA发行等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在业内看来,预计更多在港中资券商积极申牌。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今年8月1日生效,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日前表示,批出的稳定币牌照数目会是个位数,盼于条例生效后能够收到申请,目标今年内可发出牌照。至于有金融机构取得牌照后,是否能够发行牵涉其他司法权区的货币,则要与相关机构讨论。
除了虚拟资产交易牌照,目前37家机构在香港升级4号牌(就证券提供意见),可提供虚拟资产投资咨询,如平安证券香港、中泰国际证券等。
西部证券表示,中资券商参与虚拟资产业务一方面有助于带来新业绩增量,另一方面也有望通过数字金融及业务创新的推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优势,后续关注相关券商牌照升级情况。重视资本市场贝塔+金融创新下金融科技及券商板块投资机会。
“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为机构投资者和虚拟资产持有者提供了一个高效、透明的全新渠道,让他们能够便捷地参与受监管的收益机会。随着合规虚拟货币的逐步普及,资本市场正加速迈向链上时代。”OSL首席商务官张英华表示。
借稳定币、数字货币噱头进行违规理财行为也需谨慎辨别。7月9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文称,近期,以“稳定币”为代表的各类数字货币及相关概念受到市场关注,一些不法机构与个人,假借“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数字经济”“数字资产”等噱头,利用社会公众对新型金融概念认知尚不深入的特点,通过发行或炒作所谓“虚拟货币”“数字资产”“稳定币投资项目”等方式,承诺高额回报,诱导公众投入资金参与交易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