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有力支撑了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申长雨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高标准谋划“十五五”事业发展,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
四个关键词:“稳”“升”“热”“优”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谈及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申长雨用“稳”“升”“热”“优”四个字予以概括。
“稳”是指知识产权储备稳步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再创新高。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4895.9万件,同比增长6.6%,平均每4个经营主体就拥有1件注册商标。上半年国内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分别同比增长12.7%和23.2%,更多国内企业正在加速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升”是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4万家,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372.7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4.4%,较“十三五”末提升6.1个百分点,这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的3/4这一比例高度契合,表明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新技术产出的主阵地。
“热”是指数字领域和医疗领域技术创新热潮高涨。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技术领域统计,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排名前三位的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医学技术,分别同比增长34.1%、22.7%和19.8%,远高于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增速。数字技术和医疗技术发明专利的快速增长,有效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蓄势赋能,为人民生命健康带来福祉。
“优”是指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上半年,国外申请人在我国提交商标注册申请9.4万件,同比增长7.4%,其中德国、意大利、美国在华商标申请增长很快,均同比增长超20%。另外,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受理了74个法国勃艮第产区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
申长雨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开放,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高价值发明专利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占比较高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介绍,高价值发明专利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占比较高。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的七成左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我国已经储备了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
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也是“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服务产业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促进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