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沪九条”成了热词——7月15日,为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营造良好行业生态,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明确九条扶持政策,简称“沪九条”。
“沪九条”拿出真金白银为内容生产提供强支持:重点支持黄浦、杨浦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内容创作集聚区,成效显著的平台、孵化器、园区,每年最高可获1000万元市级奖励;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并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单项最高奖励10万元,并优先推荐参评国家及市级荣誉;对运用AI等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应用场景建设,给予最高30%的资金支持;为解决创作者及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推进设立专项基金,打通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并提供最高50%同期贷款利率的贴息支持。
同时,为降低创作启动成本,支持集聚区提供共享空间、直播间等共享设施,提供工商登记、财税咨询、政策申报、版权确权等一站式服务,并为优质内容创作人才优先提供人才公寓及落户等便利。上海还将向创作者开放更多公共资源与创作场景,为他们提供创作便利。更值得关注的是,同时将为他们提供职称评价通道,将他们纳入各类人才计划及奖项评选范围。
可以说,“沪九条”的出台,已远非简单的政策红利释放,而是一场对内容产业生态的深度重构。它也将加速传统媒体与新兴创作力量的碰撞与融合。尤其是外滩、博物馆等地标向创作者免费开放,意味着市场博主也能自由拍摄经典案例、城市更新现场,传统机构媒体的“现场优势”被稀释了;而将博主纳入国家人才评价体系,上海新闻奖向网民开放,也象征着主流话语权从机构向个体放开。
当媒体人与博主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拼的不再是“人无我有”的渠道优势,而是“人有我优”的内容质量与创新能力。所以“沪九条”也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上海开启大力鼓励优质内容创作的新阶段,无论是传统媒体人还是新兴博主,唯有拥抱变化,深耕优质内容,才能在“共创舞台”上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