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穆砚
7月16日晚间,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生堂”或“公司”)发布关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3日至7月16日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0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属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的情况。
广生堂称,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3日至7月16日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0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属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的情况。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5日,公司的最新市净率为30.85;公司所属中上协行业分类“医药制造业(C27)”的最新市净率为2.92。公司市净率与同行业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公司股价短期内大幅上涨,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存在股价大幅上涨后回落的风险,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谨慎投资。公司在公告中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创新药研发风险及股价回落风险,其重磅乙肝创新药GST-HG131虽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但仍面临研发失败的可能。
公告提示,公司最近三年及一期经营业绩连续亏损。公司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740.39万元、-34,858.98万元、-15,630.44万元,-2,848.89万元。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谨慎决策。
公司于2025年7月11日披露了《关于乙肝治疗一类创新药GST-HG131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50)。乙肝治疗一类创新药GST-HG131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并不代表能获批上市,短期内也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研究存在结果不及预期甚至临床研究失败的风险,后续能否获得批准存在不确定性。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的相关规定,新药注册一般需经过临床前基础工作、临床研究审批、生产审批等阶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最终未能通过新药注册审批,致使研发失败,公司前期研发投入将无法回收。
股价暴涨的背后,广生堂近年的业绩并不理想。
广生堂今年抛出一份9.77亿元的定增募资计划,其中超六成押注两款乙肝创新药研发。根据广生堂披露的2025年定增方案来看,创新药研发项目是广生堂此次募资后投入的大头,拟使用募集资金5.98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该项目投资金额为6.31亿元。将募集资金8849.05万元用于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项目,该项目投资金额为1.05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据了解,创新药研发项目募集资金拟投向创新药临床试验及上市注册费用,包括创新药GST-HG141的III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GST-HG131联合GST-HG141的II期及III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两款创新药适应症均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对现有抗乙肝病毒产品管线的创新,均未完成境内外注册或者备案。
上述项目中,前者于2024年12月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后者于2025年3月被北京药监局纳入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项目,并于2025年4月获得II期临床试验批准。
公开资料显示,广生堂成立于2001年,于2015年登陆创业板,是国内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的头部企业,其核心产品包括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等仿制药。财报显示,2021-2024年,广生堂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3.7亿元、3.86亿元、4.23亿元、4.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0.35亿元、1.27亿元、3.49亿元、1.56亿元。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9760.80万元,同比下降18.69%;归母净利润为-2848.89万元,同比下降94.5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042.09万元,同比下降76.07%;基本每股收益-0.18元。
广生堂称,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发展战略,持续性研发投入是造成公司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影响,抗乙肝病毒药物收入、毛利额持续下滑,但边际影响逐步减弱;报告期各年度还存在其他各不相同的影响因素,联营企业经营亏损致投资亏损、泰中定销售不及预期致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等因素在不同年度叠加影响,致报告期公司出现持续亏损。
二级市场上,广生堂7月16日收报74.87元/股,总市值119.24亿元。
审读:方良腾